当前位置:资料首页 > 论 文 > 智能照明系统 > 正文

现代住宅的智能应急照明方案[2]

2010-2-25  来源:无忧论文网   有6564人阅读

  现代智能化或多功能大楼已经实现楼宇自动化(BA)、办公自动化(OA)、安保自动化(SA)等系统,其中有包括消防控制系统和应急照明等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提供保证的智能子系统,基于智能应用,可以提出一种在现代住宅中的智能应急照明系统。

  应急照明的控制方式比较多,例如“长明灯”,分散控制,集中控制,消防联动控制,灯具自身控制等。如果控制方式选择不当或者虽然设计的控制方式能满足消防规范的要求,但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使用户自行改变控制方式,结果导致不能满足消防规范的要求,留下隐患。另外,在非火灾情况下停电时,不要将仅用蓄电池做备用电源的应急照明投入使用,以免出现在蓄电池电量不足或耗尽,而正常电源尚未恢复供电时发生火灾,应急照明将不能保障人员的安全疏散的情况。因此,合理选择应急照明的控制方式非常重要。

  3.1长明灯控制方式

  这种方式一般不需要控制,接线简单,但浪费能源,缩短光源使用寿命,适用于小功率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和无自然采光且经常有人停留或经过的场所及应急照明兼作值班照明的场所。应该注意,这种控制方式不适合仅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的供电系统。

  3.2继电器控制方式

  图3为继电器控制方式的接线图,A为跷板开关,作为正常情况下控制灯具使用,J为小型继电器。在开关A附近安装一个小型继电器,也可将多个继电器编成一组,将继电器线圈并联,L'N'引自控制室或值班室,整幢建筑内的应急照明可以根据楼层或防火分区、疏散区域编为若干组,集中到控制室或值班室分别控制。这种控制方式的特点是造价低,但线路不宜过长,编组不宜过多,一般适用于中小型建筑物。

  3.3消防联动控制方式

  消防联动控制是通过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利用接在消防联动控制总线上的控制模块,根据火灾报警区域,自动强制接通火灾区域及相关区域的应急照明。

  消防联动控制方式又分为两种

  (1)图4将图3中的继电器换成消防控制模块。这种控制方式的优点是控制灵活,在大中型建筑物,特别是智能建筑内,可以将一个防火分区内指向同一疏散通道或安全出口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编为一组。这样,在发生火警时,根据报警地址强制接通应急照明和除指向火警区域以外的其它灯光疏散指示标志,防止将部分人流错误的引导至火警区域。设计时应注意合理选择消防控制模块的电压、电流等级,如果负荷电流过大,应通过消防控制模块控制继电器或接触器来实现对灯具的控制;

  (2)图5是另一种消防联动控制的电气系统简图。电源可以是单相的,也可以是三相的,ZK1可以是总断路器或双电源切换装置,ZK2~n是出线双级断路器,C是小型接触器,K是消防控制模块,A为双控跷板开关。它的控制方式是:正常时,接触器C断开,由双控开关A控制应急照明的关断与接通,当接到火警时,通过消防控制模块K将接触器C接通,从而强制接通应急照明。这种控制方式因为一般情况下一个回路控制的灯具数量较多,故适于大中型建筑物采用。

  3.4专业设备用房应急照明控制

  消防设备用房火灾时应急照明照度不低于正常照明的照度,因此,正常照明灯具在火灾情况下,一般全部作为应急照明使用。由于这些场所由专人负责管理,他们对房间的环境、开关位置都非常熟悉,因此,这些场所应急照明的控制方式可以采用普通房间的开关控制方式。

  3.5专用应急照明的控制

  以上讨论的应急照明均为正常照明兼作应急照明,在一些装修档次不高的场所,也可以采用专用的应急照明灯具,它们正常时不亮,火灾时接通,可以在应急照明配电箱的总开关或出线开关处进行手动控制或通过消防控制模块进行联动控制。由于平时很少接通,如出现故障不易及时发现和排除,影响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因此,这种系统要求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一次接通试验,检测系统的工作状态。

  以上几种控制方式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建筑物的功能、特点、用户要求等合理选择,使之在满足消防规范要求的前提下,达到控制方便,节能、经济等目的。

 

1 2
【有0人参与评论】

网友评论

标题: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中国照明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中国照明网论文频道现向广大业内朋友征集稿件。稿件内容要求具有技术性、可读性。欢迎研究机构、院校、企业进行投稿。

投稿信箱:edit@lightingchina.com.cn
联系电话:0086-020-85530605-5029

(投稿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编和地址及电话、E-mail;以便通知审核结果,如发稿七日内无通知请来电查询。)

广东中照网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50039 粤ICP备06007496号
传真:020-85548112 E-mail:Service@lightingchina.com.cn 中国照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