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首页 > 论 文 > 照明设计与工程 > 正文

遵义市湄潭县天壶公园及城区重点建/构筑物夜景照明设计

2012-6-20  来源:中国照明网  有5948人阅读

  湄潭县位于贵州高原北部,是遵义市东部地区中心城市,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内森林覆盖率达44.68%,城中湄江穿城而过,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中照照明工程设计奖(广场公园 二等奖)

  项目名称:遵义市湄潭县天壶公园及城区重点建/构筑物夜景照明设计

  申报单位: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重庆筑博照明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1.项目概况

  湄潭县位于贵州高原北部,是遵义市东部地区中心城市,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内森林覆盖率达44.68%,城中湄江穿城而过,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湄潭县盛产优质茶叶,是我国著名的“茶乡”。“天壶茶文化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是“贵州十大魅力景区“,“天下第一壶”宾馆位于公园山顶,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壶高73.8米,壶身最大直径24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茶壶实物造型建筑,也是遵义市的标志性建筑。湄潭县城区人口约11万,城市活跃度较高,夜间人群活动形式多样。

  自2010年来,分两期对湄潭县主城老城区夜景进行了规划、设计。2010年,由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完成了一期的设计,重点为城区桥梁、茶香广场、县政府大楼等重点建、构筑物;2011年,由重庆筑博照明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完成了二期设计,重点为 “天壶茶文化公园”、浙大广场及其他重点建筑。

  一期设计重在点亮城市,为市民提供夜间公共生活所必需的照明,提高市民出行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重点对公共性较强的建筑、广场及桥梁进行了照明设计。二期设计则重点对包括地标建筑、人流量大且景观较为优越的广场在内的重点节点进行照明设计,提升市民夜间生活品质、形成湄潭县夜景照明特色。

  2.照明载体现状

  湄潭县主城老城区建筑以老旧多层住宅为主,且即将进行外立面改造。除天壶宾馆外,目前已建成的高层建筑仅一栋。大部分建筑载体风格单一,缺乏特色;但“天壶茶文化公园”风景优美,内有多个颇有特色的仿古观景亭,城中有数座造型优美的桥梁,茶香广场、浙大广场景观优美,为城市夜景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地标性建筑天壶宾馆体量较大,外立面曲折复杂,表面材质为绛红色仿紫砂涂料,照明设计、施工难度大。

  3.照明设计指导思想

  湄潭县夜景照明设计应充分反映出“中国茶城”、“生态湄潭”的特色,因此,在设计中,对照明方式、照明品质、照明节能的要求远高于我国西部地区一般中小城市。此外,作为遵义市东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其夜景建设对周边县城有示范带动作用。因此,从设计理念到照明技术都应具有相当的先进性。

天壶公园

静心亭

汇茗廊

七星桥

枫香湾大桥

  2、照明设计理念、方法等的创新点:

  2.1 设计理念、策略创新

  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处理设计者与当地居民由于不同文化背景所带来的审美情趣的差异。如何用合乎逻辑的设计手法,来处理当地具有普遍认同感、但同时又是非常规的/偏离“精英审美”情趣的载体,是设计的另一大难点。

  (1)观念的冲突与矛盾——对既存的(非传统的)当代民俗的态度

  巨大的“天下第一壶”形态具象、夸张,似乎并不符合专业建筑师对“建筑美”的评价标准。但在当地民众心中,它却有着极高的地位——它不仅是湄潭的地标性建筑、茶文化代表,甚至还被提升到“城市的骄傲”这一高度。

  (2)尊重与改变——对不同价值观、审美情趣的包容

  项目初期,当地居民对夜景的认识还停留在“五光十色、动态跳闪”的阶段。甲方曾对温和、看似平淡的设计方案提出过质疑,担心由于背离了当地民众的审美习惯而不被接受。因此,设计者采用了以下策略:

  ①充分理解、尊重当地文化,包容不同的审美情趣:

  反复沟通、循序渐进,用创新的理念、专业的技术手段去影响、改变公众的观念;

  ②分阶段进行设计、实施,先“求同”,再“存异”:

  一期设计,通过项目示范,使公众逐渐接受静态、素雅的黄、白光;但在对桥梁等大型构筑物进行照明时,设计亮度略高,使公众易于接受(过渡);

  二期设计,大胆降低了整体设计亮度,并在夜景画面中“留黑”。

  2.2 设计方法创新

  (1)以人群活动轨迹、密度而不是载体性质、美学价值来确定照明节点及区域照明亮度

  对于远离城市中心、人流稀少的县政府行政大楼等建筑,尽管载体相对较好,但仍将其亮度等级降低,由此至市中心则亮度逐渐增大。

  (2)以看似最简单的照明手法来处理有争议的建筑,恰如其分地表现它

  对天壶宾馆的照明,采用了看似最平常的投、泛光,以低调、平和却不失细腻的手法来表现这个巨大的“紫砂壶”,使之不过于突兀。在灯具安装位置受到严格限制的条件下,采用分层次泛/投光照明,通过精确控光及经特殊处理的光源,恰如其分地表现出“紫砂壶”的温润和微妙的光影变化。

  此外,很好地解决了成本投入与质量控制间的矛盾。项目实施后,得到了公众的广泛认可。这是一个价值观相互认同的结果,也是设计者希望达到的效果。

【有0人参与评论】

网友评论

标题: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中国照明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中国照明网论文频道现向广大业内朋友征集稿件。稿件内容要求具有技术性、可读性。欢迎研究机构、院校、企业进行投稿。

投稿信箱:edit@lightingchina.com.cn
联系电话:0086-020-85530605-5029

(投稿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编和地址及电话、E-mail;以便通知审核结果,如发稿七日内无通知请来电查询。)

广东中照网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50039 粤ICP备06007496号
传真:020-85548112 E-mail:Service@lightingchina.com.cn 中国照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