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首页 > 论 文 > 灯具 > 正文

显示面板色彩重现与提高光学效率技术[2]

2012-10-19  来源:维库电子   有4624人阅读

  目前众多科技产业中,谁将成为主角?有人说,下一个技术将是“显示器(Display Central)”的时代,相信会获得很多人的认同;最主要是因为显示器在技术加持之下,养成人们对视觉需求越来越强烈,另外几乎所有的电子产品都有显示器的应用,使得平面显示器成为科技产业不可或缺的主角。

  光栅偏光片之方法。其技术关键在于“模仁结构的精密制作”。此外,雷射刻板技术之提升也可望成为新的模仁制作方式。以雷射刻板技术定义出母模,再以射出成型法做出模仁。对于大尺寸模仁而言,雷射刻板速度快且价廉,故此法可望快速制作奈米光栅母模。

  目前奈米雷射读写头技术已可达到〈100nm之线宽,若可将之应用于雷射刻板技术,则不仅可快速制作奈米光栅母满足高分光效率之光栅条件(光栅周期=200nm)。制作光栅模仁后,须先翻印成硅胶(PDMS)模仁,再进行奈米压印及蚀刻等步骤,以完成次波长光栅偏光片的制作。

  色分离

  效应左右显示器精致性画质

  在显示器设备的原色光源显示的时间,可将其定位在图像色场(Color Field)的表现时间;三个连续色场时间之光刺激入射至人眼,经视觉系统作用后,则足以形成彩色影像。而较为理想的影像成形状况,就是在一彩色影像所包含的三影像色场中的各画素光刺激之下,皆投射至视网膜上各画素所对应的相同位置,则各画素的色彩信息将可被视觉完整重现。

  若是一彩色影像所包含的三影像色场,其对应画素投射在视网膜上不同位置而被视觉系统察知,则观察者将看色场分离错位的影像,此即称为色分离(CBU)现象。又因为CBU通常在影像中物体的边缘形成色带排列,就像是彩虹条纹,所以CBU又称彩虹效应(Rainbow Effect)。基本上,色分离现象不仅会降低观觉质量之外,另外也有研究报告指出,在长时间观看FS-FC型式的显示器后,容易造成晕眩等不舒服的感觉。因此,针对液晶显示器的潜在性色分离效应问题,将是FS-FC LCD必须要改善的首要目标。

  实验室研究与实际验证过程

  在实验室阶段运用5.6吋导光板进行先期的验证开发,LED之电能与亮度转换能力为378nits/W。比较量测结果和LuxeonTM网站提供的分析图,两者的转换能力相近。因此,可根据此推测出,若将设计延伸至37吋背光模块时,其转换能力约为40nits/W。换句话说,应用所设计之背光模块于37吋时,若要提供2800nits之光亮度(大于前述之2650nits,以确保优于传统CCFL背光模块提供8500nits时之效能),所需LED功率为70W,再加上电路耗功率,加总之后的功率约为88W。

  由R、G、B单独点亮及混成白光的光分布量测结果及照片可看出均匀度良好,亮度稳定度量测,结果可看出点亮20分钟后亮度已十分稳定,虽因热造成亮度下降,但下降幅度也仅4%,在人眼未能感知之范围。所量测到的视角为35度,广于规格要求之30度;色域分布亦近于NTSC,远超过目前CCFL的72% NTSC色域。

  节省耗电量、降低热量 提高显示器产品竞争力

  “色序法取代彩色滤光片”及“次波长光栅偏光片取代传统偏光板”之高效率R.G.B. LED数组背光模块架构能达到37吋背光模块功率消耗小于90W。而有关于RGB-LED色序法之实验验证与分析显示,除了低功率消耗外,也大幅提高背光模块之效率达3倍以上,同时极高对比度(〉10,000)的影像,也是可以经由背光源及输入影像的处理后而呈现,其它效能之验证结果亦优于现有之规格。另外,在次波长光栅偏光片方面,可取代传统偏光板之实验,除了已验证可提高偏光转换效率1.7倍外。

  就整体应用优势来看,可提升背光模块之光效率达5倍以上,高效率背光模块为一种兼具高光效能与低电功率消耗的显示组件,能进一步改善平面显示器的既有特性,发挥平面显示面板的优势。同时,在环保上能够节省耗电量、降低热量,提高显示器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价值。

  FS-FC LCD作为提供视觉刺激的显示器,其观赏质量不再是独立于观赏条件之外的结果。使用FS-FC技术,除了如同传统SCF LCD必须考虑显示组件特性、光源及背光模块特性之外,必须在设计时,将使用者的观赏条件列入考虑,包含前述观赏时的客观物理条件、视觉生理反应,甚至是心理物理上的感知。因为色分离现象在FS-FC型式的显示器中,显示应答速率有限的情况下,是极难消除的,只能设法令色分离效应尽量不被观察者所感知。因此,FS-FC技术应用于LCD是系统简单,但整体设计较复杂的挑战,尚需大量的研究投入,以期在未来3至5年内能有低耗电量、高色彩饱和、高对比度的新型TFT-LCD面板出现。

编辑;妮子

1 2
【有0人参与评论】

网友评论

标题: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中国照明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中国照明网论文频道现向广大业内朋友征集稿件。稿件内容要求具有技术性、可读性。欢迎研究机构、院校、企业进行投稿。

投稿信箱:edit@lightingchina.com.cn
联系电话:0086-020-85530605-5029

(投稿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编和地址及电话、E-mail;以便通知审核结果,如发稿七日内无通知请来电查询。)

广东中照网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50039 粤ICP备06007496号
传真:020-85548112 E-mail:Service@lightingchina.com.cn 中国照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