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首页 > 论 文 > 灯具 > 正文

旋进放电理论的验证[2]

2013-2-1  来源:  作者:陈索然  有4649人阅读

  要制作成品GLED必须实施相关的专利技术,并与现有的制程诀窍相结合;这对于想验证GLED技术特征的普通厂家来说无疑是件困难的事。本文介绍如何应用现有的管型荧光灯生产设备实现GLED的e旋进放电理论的实验验证。

  [3]在预热阴极时人们会看到一个交流辉光球,要将其与旋进放电球区别:交流辉光球频闪明显,没有照明价值;旋进放电球稳定、强壮,是GLED的特征所在!

  4 点灯观察

  ⑴ GLED采用直流点灯:试验管模拟端的GLED灯芯中的柱状阳极的一根外导丝与电源的正极联接,Ω阴极的两根外导丝并接后与电源的负极联接,电网电能通过电容镇流后经全桥转化为直流对其供电。

  ⑵ GLED的管压降较低,电流密度大,在相同条件下电流密度可高出1-3个数量级,等离子区内的电子、离子浓度高,可达1013-1014cm-3;因此,当灯内的氩压和工作汞压足够高时GLED就会产生强壮饱满的浑然一体的弧光的放电球!

  5 结果分析

  本实验显然是在仅具备e旋进放电的基本条件下进行,无法达到应有的理想状态;不过人们可从中体验e旋进放电从理论到实际的客观正确性!

  6 结束语

  ILED的P-N结发光的初创光效为0.1Lm/W,GLED的Ω-I结发光的初创光效已达30Lm/W;GLED的起步能效是ILED的300倍。随着真空工艺的完善,物料配置的优化,一款“具有白炽灯外观、节能灯效果、无极灯寿命”的创新电光源将呈现在人们面前。

  本实验已涉及到相关专利的技术特征,仅限试验使用。希望想开发GLED的厂商能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向发明人转让技术,以求得发明人的有效指导,共创照明企业的卓著商机!

  更详细的论述可浏览《陈索然博客》:http://chensuoran.blog.lightingchina.com

编辑:妮子

1 2
【有1人参与评论】

网友评论

标题: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中国照明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中国照明网论文频道现向广大业内朋友征集稿件。稿件内容要求具有技术性、可读性。欢迎研究机构、院校、企业进行投稿。

投稿信箱:edit@lightingchina.com.cn
联系电话:0086-020-85530605-5029

(投稿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编和地址及电话、E-mail;以便通知审核结果,如发稿七日内无通知请来电查询。)

广东中照网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50039 粤ICP备06007496号
传真:020-85548112 E-mail:Service@lightingchina.com.cn 中国照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