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人眼第三类感光细胞的发现,其对人体生理节律及生物效应的影响,使得人们重新审视和思考照明质量的定义。本文从介绍第三类感光细胞出发,讨论照明的非视觉生物效应对照明质量评估和LED实际应用的意义。
由表1 可以看出随着色温的升高, 光源的SPP值与CPP 均会升高, 且CPP 值更为明显。在视觉效应方面, 随着光源色温的提高, 由于光谱会更多向短波段集中, 与V′(λ) 曲线更为吻合, 故在低亮度水平下会具有更高的等效光效; 在非视觉生物效应方面, 由于C (λ) 较V′(λ) 更向短波偏移, 故而高色温光源的照明效果将更为明显, 即在相同能耗下, 选用高色温的光源将更有利于激发或促进照明非视觉生物效应的表现, 其在实际应用中表现结果的好坏仍有待进一步实验研究来验证。
4. LED 在照明实践中的优势
进入二十一世纪, 照明的非视觉生物效应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并逐渐尝试应用, 在治疗睡眠紊乱、季节性忧郁症、老年痴呆症等领域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 同时二十一世纪照明行业另一焦点和热点便是LED。通过上文的计算比较, 我们不难发现, 随着色温的升高无论是传统荧光灯还是LED 光源其非视觉生物效应的作用将更为明显。考虑照明的非视觉生物效应, 为了契合人体不同时段的照明需求,很多厂商提出了动态照明的概念, 在一天不同的时间段, 提供不同的照度和色温组合, 自然渐变, 以保证人体处于最佳工作和休息状态。这对于LED来说, 是其较传统光源无可比拟的优势, 通过RGB 三原色的混光, 可以获得任何所需色温, 且通过预设控制程序可以保证做到色温和照度渐变的效果, 使人不易察觉光环境改变, 达到自然变化的效果。照明的非视觉生物效应的发现, 改变了对传统照明质量的评价方法, 由单一的视觉效果到视觉效果与生物效应结合的双重评价。这不仅需要观念上的改变,更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来确定评价指标并指导照明设计标准的修订, 而在其实际研究和应用中,
LED 以其较传统光源更大范围、更加灵活、更多选择的调光优势成为满足以人为本、健康照明的上佳选择。
参考文献
[ 1 ] Wout J . M. van Bommel. Non2visual biological effect of lighting and the practical meaning for lighting for work [J ] .Applied ergonomics 37 (2006) 461~466
[ 2 ] Berson , D. M. , Dunn , F. A , Motoharu Takao.Phototrasduction by retinal ganglion cells that set the circadian clock [J ] . Science (2002) , 295 , 1070~1073
[ 3 ] George C. Brainard , Ignacio Provencio. Photoreception for the Neurobehavioral Effects of Light in Humans [A] 2nd CIE Expert Symposium on“Lighting and Health”. 2006
[ 4 ] Berman , S. M, Clear , R. D. Past vision studies cansupport a novel human photoreceptor [A ] . CIE midterm meeting and international Lighting congress , Leon , Spain,2005
编辑:中国照明网——小麦
中国照明网论文频道现向广大业内朋友征集稿件。稿件内容要求具有技术性、可读性。欢迎研究机构、院校、企业进行投稿。
投稿信箱:edit@lightingchina.com.cn
联系电话:0086-020-85530605-5029
(投稿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编和地址及电话、E-mail;以便通知审核结果,如发稿七日内无通知请来电查询。)
广东中照网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50039 粤ICP备06007496号
传真:020-85548112 E-mail:Service@lightingchina.com.cn 中国照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