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首页 > 论 文 > 照明设计与工程 > 正文

照明之环保篇[3]

2009-12-21  来源:照明技术与设计 第33期  有10182人阅读

  人居环境是否自然、生态、绿色,已成为当今全世界关注的问题。人居环境离不开光环境,但光环境对人是否适宜,与光环境相关联的大气环境、动植物生态环境是否遭到破坏,最终是否影响人类自己,这正是我们要面对的现实。

  1)昼行性动物。白天活动,夜间休息,能适应较高光照强度。如大多数鸟类、哺乳类中的灵长类、有蹄类、黄鼠、旱獭、松鼠,爬行动物蜥蜴和昆虫类的蝶类、蝗虫、蝇类等。

  2)夜行性动物。适应较弱的光照强度,夜间活动,白天休息。如夜猴、褐家鼠、姬鼠等兽类,鸟类中的夜莺、夜鹰、夜鹜等;爬行类的壁虎,以及等足类、蜚蠊、昆虫中的蟋蟀和夜蛾等。应当指出,夜行性动物要求较弱的光照强度是相对而言的,并不是光照强度越弱越好,光照过弱会影响该类动物的正常生活。

  3)晨昏十生动物。指喜欢在夜幕降临或破晓之前朦胧光状况下进行活动的动物。如某些蝙蝠、刺猬等。

  4)全昼夜性动物。指全天24h都能活动,既能适应强光也能耐受弱光的动物。如田鼠、紫貂、柞蚕等。

  全昼夜活动和昼行十生动物能经受较厂范围光照质量的变化,属于广光性类群。夜行性和晨昏性活动动物只能适应较为狭小范围光照质量的变化,属于狭光性类群。土壤生物和内寄生生物几乎都是避光生活的。

  9.为什么捕蝇灯可以诱杀蚊蝇,而驱蚊灯却使蚊蝇敬而远之?

  不同的光源对昆虫产生的趋好程度不同,这种现象是由于昆虫对不同光色、光谱等光品质的不同判定决定的。

  昆虫与人类一样,可以分辨不同的颜色,但与人类感受的波长不同。昆虫能感受到的波长范围为240nm(紫外光)~700nm(黄、橙色)。有研究表明,蝠蜓对色彩的视觉感最佳,其次是蝴蝶和飞蛾。蜜蜂不能区分橙红色与绿色,荨麻蛱蝶看不见绿色和黄绿色。苍蝇和蚊子也能看见颜色。家蝇最讨厌蓝色,因而不愿接近蓝色的门窗和蚊帐。蚊子能够辨别黄、蓝和黑色,并且偏爱黑色,讨厌黄色。一般昆虫不能感受红色。

  不同照匿和亮度,对昆虫的吸引程度也不同,l 000cd/m2的光是昆虫趋光性的诱发区,而蚊虫在1lx照度环境下活动最活跃。

  根据昆虫对不同光色,不同照度(亮度)光的趋好性,人们可以创作某些特别灯具。如捕蝇灯是利用光源中的近紫外线诱使蚊蝇触及电网或溺水而亡的灯具。驱蚊灯是利用蚊虫对黄色光谱厌而远去的特点研制开发的一种灯具。

  10.不夜城的灯光对动物有何种影响?

  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在适应日夜交替的自然规律中进化过来的,“不夜城” 的出现,使动物千百年来针对自然光线形成的生态特性受到极大干扰。扰乱了动物生长、繁育和活动的自然规律,导致系列严重的生态后果。

  有研究表明,除极少数在夜间活动的动物外,大多数动物在晚上安静不动,不喜欢强光照射。可是夜间城市照明产生的天空光、溢散光、干扰光和反射光往往把动物生活和休息环境照的很亮,打乱了动物昼夜生活的生物钟的节律,使之不能入睡和休息,甚至影响进食、繁衍和生存。如动物吸收照明辐射能量后,不仅引起体温变化,而且动物的生活也会发生变化。当金鱼放入磁场中,磁场强度越强,鱼就越不想吃鱼饵。青蛙在人为灯光的突然照射下,会停止进食、交配,甚至在灯光熄灭以后很长时间里,还一动不动地呆在那里。火蜥蜴在黄红光的照耀下,会失去辨别方向的能力,从而不能从一个池塘爬到另一个池塘。那些完全居住在水里的动物,在光污染的环境中也不比两栖动物和陆地动物好过。科学家对生活在水里的小型脊椎动物进行了仔细的观察,结果表明,其夜间活动量与它们接受照射的时间成比例地下降,同时它们捕食水面水藻的数量也在下降,这致使水藻繁茂,水质变坏,从而更不利于水生动物的生存。

 

 

12 345
【有0人参与评论】

网友评论

标题: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中国照明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中国照明网论文频道现向广大业内朋友征集稿件。稿件内容要求具有技术性、可读性。欢迎研究机构、院校、企业进行投稿。

投稿信箱:edit@lightingchina.com.cn
联系电话:0086-020-85530605-5029

(投稿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编和地址及电话、E-mail;以便通知审核结果,如发稿七日内无通知请来电查询。)

广东中照网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50039 粤ICP备06007496号
传真:020-85548112 E-mail:Service@lightingchina.com.cn 中国照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