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中国需要强大,光源更需要自主创新!有自己的新技术,我们就能站起来。”这是蔡祖泉常说的话。他的学生朱绍龙回忆当年,“为了创新搞发明,蔡老师是不要睡觉的。”1961年,蔡祖泉与同伴们初探我国科学家的“空白领域”———电光源,其中关键技术“金属与玻璃如何完美封接”的研发成了第一道门槛。
电光源专家蔡祖泉发明的“小太阳”灯,让无数上海人享受他的发明带来的光明,照片中演示者为蔡祖泉。
蔡祖泉在讲话
蔡祖泉(右)在听取企业产品介绍
蔡祖泉(左)在学会二十周年的讲话
7月17日中午,我国“电光源之父”、复旦大学教授蔡祖泉不幸去世,享年84岁。
几个小时之后,城市灯光次第亮起,绚烂的光影,无声地为这位远去的学界泰斗送行。
“老师一生追逐光芒,天堂的灯,等他点亮。”他的学生们这样说。
创新之光
我国第一只用于道路照明的高压汞灯在他手中诞生。1964年,它亮相繁华南京路,划出一道“光的长廊”。我国第一只1000瓦的卤钨灯在他手中诞生。1964年,为打谷场上的农民兄弟送去光明,灯火辉映下,稻谷金黄。我国第一只25千瓦水冷电极短弧氙灯在他手中诞生。上世纪70年代,作为大型空间环境模拟设备———太阳模拟器的光源,为我国航天工业再添辉煌。
上海人,谁又能忘记,当年在人民广场引起轰动的“人造小太阳”———100千瓦的长弧氙灯,让我国照明技术首次在国际上挺起胸膛。这灯也有了更骄傲的名字“争气灯”。
“中国需要强大,光源更需要自主创新!有自己的新技术,我们就能站起来。”这是蔡祖泉常说的话。他的学生朱绍龙回忆当年,“为了创新搞发明,蔡老师是不要睡觉的。”1961年,蔡祖泉与同伴们初探我国科学家的“空白领域”———电光源,其中关键技术“金属与玻璃如何完美封接”的研发成了第一道门槛。
金属与玻璃,两者材质不同,受热反应不同,膨胀系数不同,为了让它们“紧密合作”,蔡祖泉连续三四个月,天天工作到凌晨。几小时后,他跟同事们又一起继续实验,不达目的不罢休。千辛万苦终于成功———找到了耐高温、弹性强的金属钼导片,离光源技术强国的梦想又近了一小步。
同事们至今记得40年前的一段往事:在“小太阳”研制时,玻璃和金属接口的地方必须要用能耐高温的银焊条,而当时国内还没有生产这种焊条。他把家里银元拿来熔化掉,成功做出焊条,专门“对付”焊长弧氙灯的接口。这一份专注,这一份热情,令人动容。
退休以后,他依然心系创新,在市科协副主席、上海照明协会理事长岗位上兢兢业业,谋划建言。上海照明协会秘书长翁寅福至今难忘,80多岁的蔡老激情洋溢地说着光源产业创新建议的样子。“在国外,很多核心技术都掌握在一些大型集团公司手中,而国内企业更多的仍依赖大院校的研究机构或者国外技术的仿制。仿制中有所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但中国企业要做强做大,必须具备自己的研发团队和核心技术。千万不能忽视丰富的产品线,相较于GE、欧司朗和飞利浦这三大光源巨头,国内企业的产品线太过单一,无形之中竞争力大减……”声声发自肺腑,字字恳切。
“有许多问题需要一步步解决,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一定会出现像GE、欧司朗和飞利浦这样的光源巨头……”蔡老的微笑,让人记忆犹新。
求索之光
生命不止,求索不息,光芒不灭。
知晓蔡祖泉教授的人,都为他一心为国、刻苦拼搏的精神所折服。就是凭着这种精神,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水平、学徒出身的他才得以成长为中国著名电光源领域专家、中国电光源领域的奠基人。
即使面对已取得的辉煌成就,身为人师的他仍未间断自身学习,学生常能在清晨的复旦校园中看到他背英语单词的身影。卸任后,蔡教授仍坚持每年做出一两个专利。他说,“爱迪生到晚年仍坚持发明研究,这一点我得向他学习,能活多久,就工作多久。”
蔡祖泉的发明创造填补了许多空白,照理说已算功成名就,可他偏偏还要自讨苦吃———快退休时走上了研发、推广节能照明技术的征程。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从德国照明技术大会归来的蔡祖泉带回一个不起眼的玻璃小玩意:国外第一代节能灯。“现在国际上已有3项节能灯专利,一个灯泡卖20美元,但中国一个专利也没有。节能是照明产业的未来,我们一定不能失了先机”。1985年起,他开发了中国人自己的系列节能荧光灯。退休后,蔡老还不顾年迈,为苏浙沪照明企业当免费顾问,四处奔波。几年前,浙江临安的宇中高虹节能灯厂因技术问题经营不善,厂长登门“搬救兵”。蔡老二话不说直奔临安,查找问题、革新技术、理顺流程。现在这家企业已成了当地的“龙头老大”。
日前,他的一个学生去国外出差,美国同行感慨地说:“虽然白炽灯是爱迪生发明的,但是现在我们美国使用的白炽灯基本上都是从你们中国进口的。”数据显示,中国灯的年产量达到81亿只,是当今世界第一产灯大国。而在节能灯领域,中国占有了80%的市场。
人格之光
一个多月前,卧病在床的蔡祖泉写字已经吃力,他请学生朱绍龙为自己记录口述遗嘱———
头一条:丧事简办,不给大家添麻烦。第二条:将自己积蓄的30万元现金捐给希望工程。当朱绍龙在电脑上输入“回报社会”时,已十分虚弱的蔡老急急摇头,“这么小的事情,当不起‘回报’二字,只能算‘略尽心意’。”
照亮他人,奋力燃尽人生最后光热。一幕幕场景回放———
“师傅”,是蔡老所有的学生对他的称呼,这位曾获无数殊荣的专家,从来没有架子,平易近人。学生陈大华回忆:“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我们经常加班到深夜。当时粮食限量,粮票不够,师傅就从家里带来米,晚上在实验室熬成粥,大家就吃粥和萝卜干充饥,接着做实验。就是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把高压汞灯和碘钨灯研制出来了。那时蔡老师家并不宽裕,他爱人是纺织厂的工人,后来因病提前退休在家。他还有三个孩子,那时粮食全是按人头定额发放的,而他克扣了自己家的口粮……”
“现在总是大学在给企业出题目,要企业把大学里研究的技术产业化。而理想的目标应该是,企业经常给大学出题目,企业遇到技术难题就要去大学里问问科学家。另一方面,科学研究也要同应用需求紧密结合,科学家不要拍拍脑袋自己想题目,否则做出的成果不一定是企业最需要的。”产学研研讨会上,82岁高龄的蔡祖泉大声疾呼,声音洪亮。
2007年,在蔡祖泉直接推动下,被誉为光源界“奥林匹克会议”的国际电光源学术讨论会第一次在中国召开。国内外企业家、研究人员深入交流,中国电光源力量精彩亮相。他对身边亲人同事说,“我最大的心愿,已了。”
...........................................................................................
蔡祖泉简介:
蔡祖泉,男,1924年生浙江余杭人。自学成材,是工人出身的电源专家。1978年晋升为教授,1981年9月担任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历任复旦大学副校长,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所长,中国光学学会,中国轻工业学会首届副理事长,上海市科协副理事长,上海照明学会理事长,中国照明学会副理事长。蔡祖泉教授在复旦大学创建国内第一个电光源实验室研究成功多种新光源,其中“长弧岛灯”碘钨灯分别获1965年国家科学发明二、三等奖,他主持研究的大功率短弧氙灯水冷钨一铜阳极制造获得1980年国家发明三等奖:H型节能荧光灯获得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双U型节能荧光灯获得1995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63年后曾与电影有关单位合作,研究成功1000瓦——3000瓦新闻摄影用管形卤钨(属国内首创),500瓦——2000瓦放映短弧氙灯,1000瓦——3000瓦拍摄外景用的直流镝钬灯,该灯1980年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在致力于科学研究的同时,还从事学术论文的写作和国际交流、指导研究生的教学,从1983年开始连续6届(三年一届)担任国际电光源学术会议的组织委员。曾发表了三级玻璃油扩散原,玻璃与金属封接,玻璃和石英封接,无极荧光灯,微型卤钨灯,长弧氙灯,高显色性高压钠灯,紧揍型荧光灯工程开发探讨等论文。以及参加编审的书籍有《电光源原理》、《电光源电器原理及应用》、《实验霓虹灯技术》。
(编辑:刘 立)
【中国照明网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 lightingchina1996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关注“中国照明网”分享网页到朋友圈!
「中国照明学会官方网站中国照明网」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属于「中国照明学会官方网站中国照明网」网站所有,未经本站之同意或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违反本站著作权之行为。
专注智能会议室、酒店、展厅、展位、办公室、教室、等项目,全国调光照明产品现货供应商,复旦电光源精英与专业调光照明安装队组合
从事景观亮化照明工程设计、预算、现场施工管理、安装、LED电子系列产品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专业生产led日光灯、led面板灯、led球泡灯、led天花灯、led射灯等,广泛用于酒店、办公室、商场、医院、工厂、学校等场合
专业生产LED交通信号灯、交通信号控制机、LED诱导标志、盲人钟、移动电话屏蔽器、LED汽车高位刹车灯、发光二极管、LED应用产品
各类光源专用光色电综合检测仪器、LED专用测试仪器、光谱辐射计、积分球、EMC电磁兼容测试仪器、变频电源等光电测试仪器
公司创建于1993年,中国最大的LED GU10灯泡生产厂家。GU10和MR16 COB 射灯采用硼硅玻璃透镜,避免了普通亚克力透镜高温下容易变形的缺陷
专业生产发光二极管、LED水底灯、射灯、LED显示屏、LED装饰照明灯具、红外发射管、数码管、时间显示板、光敏管、LED显示模块、背光源等
专业生产和销售:空中探照灯、城市之光等户外强光灯;大功率LED户外灯;230W光束灯,330W光束灯,摇头灯,LED摇头灯等舞台灯光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