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基本同意作者对目前中国LED路灯现状的看法!这篇文章也很有意义!本人在年初写过一篇博文“给LED路灯泼一盆冷水”,文中特别提到的第4大隐忧“LED在功能性照明方面的应用还远不够成熟”和第5大隐忧“国家财富的巨大浪费”。特别是针对第五大隐忧,我有以下描述:目前阶段举全国之力大力推广LED产品,是一种国家财富的巨大消耗和浪费!本人十分喜爱的社会财经评论人时寒冰先生,最近发表了一篇博文“中国与世界隔着一条下水道”,其中写道“所谓旧城改造,就是原来的规划不合理了,原有的建筑陈旧了,把原来的建筑拆掉,重新规划、设计和建设。旧城改造一直被各地作为推动GDP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而很少认识到其对财富的巨大消耗和浪费。”借用这句话,我想说“所谓路灯节能改造,就是打着节能减排的幌子,花费巨大的财力和人力,把现有的高压钠灯拆掉,换成节点电但严重不节钱的LED路灯。这样,LED厂家高兴了(概念炒作,股票涨了,上市圈钱),地方政府高兴了(GDP增长了,减排目标实现了),日本欧洲美国高兴了(大功率LED芯片专利所要大赚了,经济有望复苏了)。只可惜本该还能正常使用的钠灯白白的被扔掉了,司机和行人的安全感降低了,国家财富被巨大地消耗和浪费了!!!”真可谓:“LED路灯一推广,LED厂家笑了(开心地),贪官污吏笑了(贪心地),西方国家笑了(偷偷地);国家的赤字增加了,国家财富减少了,老百姓的利益被剥夺了”作为一名自认为有责任感的此事照明节能改造业务的从业人员,我一直保持对LED路灯的怀疑甚至抵制。认为目前阶段采用在现有钠灯中加装分段式调光整流器来进行节能改造更加符合中国的国情。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LED路灯及路灯节能改造!感兴趣的可以详细查看我的博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ab03b30100grka.html
KS炒作是厉害,就叫品牌?
个人同意5楼及6楼的看法!不过在LED路灯上的市场排名,个人倒是不认同各位的看法,如果广告砸的多、媒体宣传大、样板工程接的多就代表是第一名或第一品牌梯队,这种认知实在是让人为LED灯具产业的未来捏一把冷汗!大家都知道LED路灯的发展瓶颈是在产品质量,如何提出一份完整明确的数据可以左证自家产品的优越性能,这是否才是大家所应讨论及重视的呢?个人对版主的文章内容有部份不同的看法如下:1.个人认为国家花大钱搞”十城万盏”,做LED照明示范工程,决不是好大喜功一头热,也决不是为了帮国外企业增加获利;十年后,一年几千亿美元的全球照明市场,我们能占多少 ,就是看前期的投入有多少,在LED光源部份我们已经落后其他国家了,如果政府不支持,就靠这些灯具厂那又有多少希望?所以政府的支持是非常必要的,没有政府支持在技术专利上我们就永远只有在后面追赶的份!今日不付出代价,那有明日丰收后甜美的果实!2.国外LED光源厂的获利也决不是凭空得来的,试问又有谁知道这些厂商在前期研发阶段付出了多少的代价?LED光源只有散热的问题吗?如果只是低热阻就可以解决问题,国外大厂上千名的研发人员会不知道集成封装的好处?芯片与支架间的热应力问题就不需考虑了吗?长时间多次(上千次)的冷热冲击(开关 灯)所造成材料的热应力及耐候性问题就不用考虑了吗?封装打线所造成的芯片伤害不用考虑了吗? 我们应该团结力量突破技术困境,学习外国厂商的长处及优点,而不是用仇外的角度看事情!切记,我们未来的主市场是国外市场而非国内市场!3.所谓指示及显示灯的封装模式,指的应该是小功率(0.5W以下)的LED(子弹型或PLCC模式封装)而不是1W以上之大功率封装方式吧!小功率封装方式的热阻特性一般都在150~300℃/W,而大功率封装一般都已经在12℃/W 已下了,两者技术是完全不同的,不应该混为一谈吧!4.大家都只重视LED路灯的每瓦光效,却几乎已经忘了光通量与照度间之距离平方反比及指向性光源之关系与特性,一味的重视替换需求,却忘记了LED的优势特性!试问如果把一盏拥有200Lm/W(假设存在)的LED路灯挂在30米高的灯杆上,地面 上照度会高吗?能有节能效果吗?以上!
国内LED鱼龙混杂,真正合格的产品凤毛麟角,灯具结构、模式、外形等惊人一致,这一点是国人的强项,先行者并不一定成为先驱,当你跨出第一步的时候必须选对方向,不能人云亦云、跟风冒进,中泽的产品可以说是独树一帜,风格迥然,其独特的穿孔网格状散热结构利用空气自然对流循环散热效果极佳,在散热材料上也有所突破,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其集成化、模块化的产品理念也是今后LED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一个朝阳产业,LED照明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现在就轻言谁是老大,谁又是老二是不是为时尚早,现阶段的主要精力是不是应该放在产品上,而不是争先恐后的都往一条船上挤!怪不得现有的LED灯具都像孪生姐妹,大家都在相互抄袭,甚至于以讹传讹,中国一大批示范工程都需要反思,山东不是出了一个鬼城吗?现阶段表面的光鲜并不一定代表成功,还是应该静下心来苦练内功,厚积薄发!
地方保护主义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另外EMC运作也给企业带来很大资金压力。比如近期三星也将涉足国内LED照明市场,其通过专业顾问机构对国内市场进行调研最后计划先以M16LED灯杯系列为主产品切入国内市场,然后再涉足LED户外市场(市政主体市场)。 所谓的国内市场格局,在国内LED户外照明主体市场上,客观来讲勤上光电(应该是大家所说的KS品牌吧?)是业内公认的行业标杆品牌。市场格局跟9楼说的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国内LED业界普遍认为LED照明第一品牌阵营是飞利浦、欧斯朗、GE、勤上光电再加上索恩或库柏;第二品牌阵营基本处于“谁也不服谁”的模糊状态(从史福特、TCL照明、富士康、佰鴻工业、德士达光电、中微光电子、真明丽、光宇、宁波燎原到大连路明大家都在争);而对国际第一阵营企业(飞利浦、欧斯朗、GE、索恩)来说因对方很大一部分产品品类还集中在传统照明产品,他们在切入国内市场时普通认为LED照明行业勤上光电是第一品牌,而细分市场上LED隧道灯第一品牌是勤上光电,第二品牌是广东中龙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记住这匹“黑马”在国内LED照明企业眼里很少听过的,其在细分品类上的品牌及市场表现值得业界学习);LED路灯领域第一品牌是勤上光电,第二品牌由中微光电子、德士达、史福特等占据。 作为业内研究者,我对6楼的意见很赞成其实想想勤上光电涉足LED照明时间并没有真丽明等老牌企业早,但其不到两年时间就成就了一个行业品牌提及率第一的品牌,其速度和策略真让我们老牌企业汗颜。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联发科”的模块化发展固然重要,但企业归根到底是“先讲生存,后讲发展”如何研究业内成功标杆企业的品牌运作策略,破译其品牌成长密码首先讲的是“尊重竞争对手”,然后学会在“追随智慧”的基础上学习并改进最终与之竞争胜出,显然中泽光电的这老兄(没注明,真不知是不是)的文章比较偏激。 建议这件中泽光电的老兄研究一下KS的品牌成功之道,另外再“破解”一下KS的商业模式、EMC或BT(或许是那位哥们说的科技金融模式)、行业合作模式(好像是那位哥们说的“连锁工厂”模式,目前包括佰鸿、九州、德士达等都在学KS这个模式,其主要阻力是品牌竞争力较KS“短板”)、产学研合作平台等等,然后以这种文章的笔风发些“内幕”出来让各位同行借鉴一下也好共同进步,这些才是大家最想看到的,发发牢骚行,千万别诋毁别人和怨天尤人。
政治方面也有一定因素啊,虽然有国家政策支持,但是到了地方执行时,各有各的对策。唉!
同意9楼的我国LED照明行业格局——东欧、西宇、南勤、北微、中Z(九州?),前几年还有真明丽,现在如果问及业内LED品牌的话KS确实是第一队列的品牌;第二、第三队列的品牌相对来不好“联想”,KS通过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打造了业内标志品牌,其根本说明了行业尚未完全成熟,竞业对手诋毁攻击都是不成熟的现状(试想在国内成熟的家电行业没有谁能用一两年时间打造一个领导品牌?)“择其善者而从之”,解析KS的品牌打造路径才是竞业对手的成长关键,建议了解KS打造LED领导品牌策略内幕的草根朋友多加讨论一下。
10楼所言差矣,LED芯片国产化大势所趋,诚然晶粒生长技术含量较高,但其应用产品也并非简单拼凑而成,其中包括光、电、热、美学、结构学、材料学等众多学科,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进口芯片做出来的灯具千差万别,产品性能参差不齐,国家电光源检测中心出具的数据显示LED路灯中光效较高的可以做到八九十流明每瓦,而有些却只能做到他们的一半,做灯具是不是真的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呢?
芯片都是老外的,要么是台湾的,出出体力的事情,谁做不了啊,肯尼亚人也可以做的,所以不必费心。
争论很激烈啊!其实中国的LED照明格局已经形成.东欧、西宇、南勤、北微、中Z.按战略眼光来说,中Z的地理位置最中心.可能会被四强给吞吃,看谁吃就是个迷了,因为四强不可能联手他们都想要称王,会向秦国那时侯一样,首先会看中地理位置独特的中Z,吃掉中部,进攻其他"国家"就有很大的战略优势了.
有人要就行了!
承认6楼所言非虚,KS经过几年的运作在商业模式以及金融资本等方面取得了成功,跃升成为业内赫赫有名的标志性企业,其成功的经验值得大家学习,但也必须承认中国的LED市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一切由政府说了算,这本生就是建立在一个不公平的基础之上,真正物美价廉的产品并不一定能够推广应用,其实一些内幕也没有必要点破,心知肚明即可。
同意5楼的观点,产业存在问题不假,行业存在问题也不假,企业存在问题更不假;但行业进步是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不是相互攻击和诋毁换之来的,从技术角度LED照明势必会跟山寨手机的成功一样,LED模组化必然会成就几个LED照明业的“联发科”,而成长的背后必然是百花争鸣和走向共和,只是此文笔者在宣传“中泽光电”时对业界对方及产业链供应商显然不尊重,偏激和诋毁大于业界龙头的竞争解析。 每一个业界成功的竞争对手都是值得尊重的,因为只有尊重并对其成功的解析方能超越,以此的攻击对象KS公司为例,我们看一组数据: 2009年全国约安装LED路灯30万盏以内,其中:山东潍坊订单来源-100%本土企业;成都地区订单来源-70%本土企业;珠三角地区订单来源-80%本土企业;长三角及周边地区订单来源-70%本土企业;深圳地区订单来源-29家参标企业中,25家本地企业;华北地区订单来源-50%左右本土企业;中西部地区订单来源-50%左右本土企业;东北地区订单来源-50%左右本土企业......,而KS公司通过自有品牌/OEM/ODM并组合工厂连锁、科技金融等模式策略约输出10万—13万盏,市场占有率笔者可计算一下。 KS企业从本原上霁07年确定转型做LED照明;07-08年从业界竞争对手到行业媒体“猪不叼狗不啃”没有人听过其公司及品牌;08年5月第一盏LED路灯安装于广东省科学中心;09年业界说起LED照明特别是LED路灯其品牌提及率第一.....不到两年时间成就一个行业品牌提及率第一的品牌,其速度和策略同样值得业内的同仁去解析和学习。 “商业战争没有真实只有认知”——一个懂得尊重竞争对手的企业终究会成长,竞争对手需要成熟,业界同样需要成熟,“人无完人”光批判,不借鉴,中泽如何赢得战争?
作为一个真正的科技工作者,我们应该正视目前LED照明行业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用科技工作者应有的责任、良知和执着的科学态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科学容许争辩和反驳,其目的是让整个行业得以进步,在如今LED行业百花争鸣的时期,我们要用包容的心态对待不同的理念和方式,而不是相互攻击和职责,让市场做出最合理的选择。另外据我所知,目前LED行业特别是道路照明无一例外的是政府行为,由于对LED照明知识的匮乏或者是长期以来政府的办事方式导致LED照明示范工程很少让人满意,光效、光衰、散热等问题不胜枚举,有些灯具光效甚至低于50lm/W,谈和节能,而价格却是高的吓人,试问现在一辆汽车的销售价格是多少!我们是不是应该静下心来思考一下问题的严重性!
牛B吹的响~~~~
2楼的网友发表的我不是太欣赏.因为进入百瓦级照明采用小颗粒做灯具本身就是错误,就算你企业做大了,但是你以前走的模式不对,就是应该认识错误.要相信科学发展观!
这个广告贴太没水平了,先从诋毁LED照明龙头勤上光电到否定中国LED照明整体业内企业然后辱骂科锐黑心肝,直到最后才导出“苏州中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宣传软文。说实话这家公司的品牌宣传做的挺可悲的,想当年“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也不是靠诋毁发展壮大的,一个企业要想做好品牌不从企业个体的USP树立差异化找定位,反而靠诋毁,试问行业都没有了大家都没饭吃了,你一家连LED照明企业500强都进不了的企业能独自生存?
相信LED照明,支持集成大功率
话题:谁能拯救中国LED照明行业[查看原文]
最新跟贴跟贴19条
本人基本同意作者对目前中国LED路灯现状的看法!这篇文章也很有意义!
本人在年初写过一篇博文“给LED路灯泼一盆冷水”,文中特别提到的第4大隐忧“LED在功能性照明方面的应用还远不够成熟”和第5大隐忧“国家财富的巨大浪费”。特别是针对第五大隐忧,我有以下描述:
目前阶段举全国之力大力推广LED产品,是一种国家财富的巨大消耗和浪费!本人十分喜爱的社会财经评论人时寒冰先生,最近发表了一篇博文“中国与世界隔着一条下水道”,其中写道“所谓旧城改造,就是原来的规划不合理了,原有的建筑陈旧了,把原来的建筑拆掉,重新规划、设计和建设。旧城改造一直被各地作为推动GDP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而很少认识到其对财富的巨大消耗和浪费。”借用这句话,我想说“所谓路灯节能改造,就是打着节能减排的幌子,花费巨大的财力和人力,把现有的高压钠灯拆掉,换成节点电但严重不节钱的LED路灯。这样,LED厂家高兴了(概念炒作,股票涨了,上市圈钱),地方政府高兴了(GDP增长了,减排目标实现了),日本欧洲美国高兴了(大功率LED芯片专利所要大赚了,经济有望复苏了)。只可惜本该还能正常使用的钠灯白白的被扔掉了,司机和行人的安全感降低了,国家财富被巨大地消耗和浪费了!!!”真可谓:“LED路灯一推广,LED厂家笑了(开心地),贪官污吏笑了(贪心地),西方国家笑了(偷偷地);国家的赤字增加了,国家财富减少了,老百姓的利益被剥夺了”
作为一名自认为有责任感的此事照明节能改造业务的从业人员,我一直保持对LED路灯的怀疑甚至抵制。认为目前阶段采用在现有钠灯中加装分段式调光整流器来进行节能改造更加符合中国的国情。
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LED路灯及路灯节能改造!
感兴趣的可以详细查看我的博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ab03b30100grka.html
KS炒作是厉害,就叫品牌?
个人同意5楼及6楼的看法!
不过在LED路灯上的市场排名,个人倒是不认同各位的看法,如果广告砸的多、媒体宣传大、样板工程接的多就代表是第一名或第一品牌梯队,这种认知实在是让人为LED灯具产业的未来捏一把冷汗!
大家都知道LED路灯的发展瓶颈是在产品质量,如何提出一份完整明确的数据可以左证自家产品的优越性能,这是否才是大家所应讨论及重视的呢?
个人对版主的文章内容有部份不同的看法如下:
1.个人认为国家花大钱搞”十城万盏”,做LED照明示范工程,决不是好大喜功一头热,也决不是为了帮国外企业增加获利;十年后,一年几千亿美元的全球照明市场,我们能占多少 ,就是看前期的投入有多少,在LED光源部份我们已经落后其他国家了,如果政府不支持,就靠这些灯具厂那又有多少希望?所以政府的支持是非常必要的,没有政府支持在技术专利上我们就永远只有在后面追赶的份!今日不付出代价,那有明日丰收后甜美的果实!
2.国外LED光源厂的获利也决不是凭空得来的,试问又有谁知道这些厂商在前期研发阶段付出了多少的代价?LED光源只有散热的问题吗?如果只是低热阻就可以解决问题,国外大厂上千名的研发人员会不知道集成封装的好处?芯片与支架间的热应力问题就不需考虑了吗?长时间多次(上千次)的冷热冲击(开关 灯)所造成材料的热应力及耐候性问题就不用考虑了吗?封装打线所造成的芯片伤害不用考虑了吗? 我们应该团结力量突破技术困境,学习外国厂商的长处及优点,而不是用仇外的角度看事情!切记,我们未来的主市场是国外市场而非国内市场!
3.所谓指示及显示灯的封装模式,指的应该是小功率(0.5W以下)的LED(子弹型或PLCC模式封装)而不是1W以上之大功率封装方式吧!小功率封装方式的热阻特性一般都在150~300℃/W,而大功率封装一般都已经在12℃/W 已下了,两者技术是完全不同的,不应该混为一谈吧!
4.大家都只重视LED路灯的每瓦光效,却几乎已经忘了光通量与照度间之距离平方反比及指向性光源之关系与特性,一味的重视替换需求,却忘记了LED的优势特性!试问如果把一盏拥有200Lm/W(假设存在)的LED路灯挂在30米高的灯杆上,地面 上照度会高吗?能有节能效果吗?
以上!
国内LED鱼龙混杂,真正合格的产品凤毛麟角,灯具结构、模式、外形等惊人一致,这一点是国人的强项,先行者并不一定成为先驱,当你跨出第一步的时候必须选对方向,不能人云亦云、跟风冒进,中泽的产品可以说是独树一帜,风格迥然,其独特的穿孔网格状散热结构利用空气自然对流循环散热效果极佳,在散热材料上也有所突破,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其集成化、模块化的产品理念也是今后LED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一个朝阳产业,LED照明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现在就轻言谁是老大,谁又是老二是不是为时尚早,现阶段的主要精力是不是应该放在产品上,而不是争先恐后的都往一条船上挤!怪不得现有的LED灯具都像孪生姐妹,大家都在相互抄袭,甚至于以讹传讹,中国一大批示范工程都需要反思,山东不是出了一个鬼城吗?现阶段表面的光鲜并不一定代表成功,还是应该静下心来苦练内功,厚积薄发!
地方保护主义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另外EMC运作也给企业带来很大资金压力。比如近期三星也将涉足国内LED照明市场,其通过专业顾问机构对国内市场进行调研最后计划先以M16LED灯杯系列为主产品切入国内市场,然后再涉足LED户外市场(市政主体市场)。
所谓的国内市场格局,在国内LED户外照明主体市场上,客观来讲勤上光电(应该是大家所说的KS品牌吧?)是业内公认的行业标杆品牌。市场格局跟9楼说的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国内LED业界普遍认为LED照明第一品牌阵营是飞利浦、欧斯朗、GE、勤上光电再加上索恩或库柏;第二品牌阵营基本处于“谁也不服谁”的模糊状态(从史福特、TCL照明、富士康、佰鴻工业、德士达光电、中微光电子、真明丽、光宇、宁波燎原到大连路明大家都在争);而对国际第一阵营企业(飞利浦、欧斯朗、GE、索恩)来说因对方很大一部分产品品类还集中在传统照明产品,他们在切入国内市场时普通认为LED照明行业勤上光电是第一品牌,而细分市场上LED隧道灯第一品牌是勤上光电,第二品牌是广东中龙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记住这匹“黑马”在国内LED照明企业眼里很少听过的,其在细分品类上的品牌及市场表现值得业界学习);LED路灯领域第一品牌是勤上光电,第二品牌由中微光电子、德士达、史福特等占据。
作为业内研究者,我对6楼的意见很赞成其实想想勤上光电涉足LED照明时间并没有真丽明等老牌企业早,但其不到两年时间就成就了一个行业品牌提及率第一的品牌,其速度和策略真让我们老牌企业汗颜。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联发科”的模块化发展固然重要,但企业归根到底是“先讲生存,后讲发展”如何研究业内成功标杆企业的品牌运作策略,破译其品牌成长密码首先讲的是“尊重竞争对手”,然后学会在“追随智慧”的基础上学习并改进最终与之竞争胜出,显然中泽光电的这老兄(没注明,真不知是不是)的文章比较偏激。
建议这件中泽光电的老兄研究一下KS的品牌成功之道,另外再“破解”一下KS的商业模式、EMC或BT(或许是那位哥们说的科技金融模式)、行业合作模式(好像是那位哥们说的“连锁工厂”模式,目前包括佰鸿、九州、德士达等都在学KS这个模式,其主要阻力是品牌竞争力较KS“短板”)、产学研合作平台等等,然后以这种文章的笔风发些“内幕”出来让各位同行借鉴一下也好共同进步,这些才是大家最想看到的,发发牢骚行,千万别诋毁别人和怨天尤人。
政治方面也有一定因素啊,虽然有国家政策支持,但是到了地方执行时,各有各的对策。唉!
同意9楼的我国LED照明行业格局——东欧、西宇、南勤、北微、中Z(九州?),前几年还有真明丽,现在如果问及业内LED品牌的话KS确实是第一队列的品牌;第二、第三队列的品牌相对来不好“联想”,KS通过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打造了业内标志品牌,其根本说明了行业尚未完全成熟,竞业对手诋毁攻击都是不成熟的现状(试想在国内成熟的家电行业没有谁能用一两年时间打造一个领导品牌?)
“择其善者而从之”,解析KS的品牌打造路径才是竞业对手的成长关键,建议了解KS打造LED领导品牌策略内幕的草根朋友多加讨论一下。
10楼所言差矣,LED芯片国产化大势所趋,诚然晶粒生长技术含量较高,但其应用产品也并非简单拼凑而成,其中包括光、电、热、美学、结构学、材料学等众多学科,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进口芯片做出来的灯具千差万别,产品性能参差不齐,国家电光源检测中心出具的数据显示LED路灯中光效较高的可以做到八九十流明每瓦,而有些却只能做到他们的一半,做灯具是不是真的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呢?
芯片都是老外的,要么是台湾的,出出体力的事情,谁做不了啊,肯尼亚人也可以做的,所以不必费心。
争论很激烈啊!其实中国的LED照明格局已经形成.东欧、西宇、南勤、北微、中Z.按战略眼光来说,中Z的地理位置最中心.可能会被四强给吞吃,看谁吃就是个迷了,因为四强不可能联手他们都想要称王,会向秦国那时侯一样,首先会看中地理位置独特的中Z,吃掉中部,进攻其他"国家"就有很大的战略优势了.
有人要就行了!
承认6楼所言非虚,KS经过几年的运作在商业模式以及金融资本等方面取得了成功,跃升成为业内赫赫有名的标志性企业,其成功的经验值得大家学习,但也必须承认中国的LED市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一切由政府说了算,这本生就是建立在一个不公平的基础之上,真正物美价廉的产品并不一定能够推广应用,其实一些内幕也没有必要点破,心知肚明即可。
同意5楼的观点,产业存在问题不假,行业存在问题也不假,企业存在问题更不假;但行业进步是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不是相互攻击和诋毁换之来的,从技术角度LED照明势必会跟山寨手机的成功一样,LED模组化必然会成就几个LED照明业的“联发科”,而成长的背后必然是百花争鸣和走向共和,只是此文笔者在宣传“中泽光电”时对业界对方及产业链供应商显然不尊重,偏激和诋毁大于业界龙头的竞争解析。
每一个业界成功的竞争对手都是值得尊重的,因为只有尊重并对其成功的解析方能超越,以此的攻击对象KS公司为例,我们看一组数据:
2009年全国约安装LED路灯30万盏以内,其中:山东潍坊订单来源-100%本土企业;成都地区订单来源-70%本土企业;珠三角地区订单来源-80%本土企业;长三角及周边地区订单来源-70%本土企业;深圳地区订单来源-29家参标企业中,25家本地企业;华北地区订单来源-50%左右本土企业;中西部地区订单来源-50%左右本土企业;东北地区订单来源-50%左右本土企业......,而KS公司通过自有品牌/OEM/ODM并组合工厂连锁、科技金融等模式策略约输出10万—13万盏,市场占有率笔者可计算一下。
KS企业从本原上霁07年确定转型做LED照明;07-08年从业界竞争对手到行业媒体“猪不叼狗不啃”没有人听过其公司及品牌;08年5月第一盏LED路灯安装于广东省科学中心;09年业界说起LED照明特别是LED路灯其品牌提及率第一.....不到两年时间成就一个行业品牌提及率第一的品牌,其速度和策略同样值得业内的同仁去解析和学习。
“商业战争没有真实只有认知”——一个懂得尊重竞争对手的企业终究会成长,竞争对手需要成熟,业界同样需要成熟,“人无完人”光批判,不借鉴,中泽如何赢得战争?
作为一个真正的科技工作者,我们应该正视目前LED照明行业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用科技工作者应有的责任、良知和执着的科学态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科学容许争辩和反驳,其目的是让整个行业得以进步,在如今LED行业百花争鸣的时期,我们要用包容的心态对待不同的理念和方式,而不是相互攻击和职责,让市场做出最合理的选择。另外据我所知,目前LED行业特别是道路照明无一例外的是政府行为,由于对LED照明知识的匮乏或者是长期以来政府的办事方式导致LED照明示范工程很少让人满意,光效、光衰、散热等问题不胜枚举,有些灯具光效甚至低于50lm/W,谈和节能,而价格却是高的吓人,试问现在一辆汽车的销售价格是多少!我们是不是应该静下心来思考一下问题的严重性!
牛B吹的响~~~~
2楼的网友发表的我不是太欣赏.因为进入百瓦级照明采用小颗粒做灯具本身就是错误,就算你企业做大了,但是你以前走的模式不对,就是应该认识错误.要相信科学发展观!
这个广告贴太没水平了,先从诋毁LED照明龙头勤上光电到否定中国LED照明整体业内企业然后辱骂科锐黑心肝,直到最后才导出“苏州中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宣传软文。
说实话这家公司的品牌宣传做的挺可悲的,想当年“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也不是靠诋毁发展壮大的,一个企业要想做好品牌不从企业个体的USP树立差异化找定位,反而靠诋毁,试问行业都没有了大家都没饭吃了,你一家连LED照明企业500强都进不了的企业能独自生存?
相信LED照明,支持集成大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