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首页 > 论 文 > LED照明 > 正文

深度透视:中国LED产业发展现状之优劣势[3]

2011-3-22  来源:百方网  有8397人阅读

  与跨国企业相比,中国LED企业在诸多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如何有效提升中国LED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参与到全球化的竞争之中,是我们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机会分析
  
  (一)建筑照明、室内外显示屏仍将主导市场

  中国现阶段的应用市场主要在建筑照明、室内外显示屏。LED显示屏以其易拼装、低功耗、高亮度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到银行、证券、广场、车站、体育场馆中,未来这一市场仍有很大增长潜力。在奥运会、世博会、一些城市夜景工程示范效应的带动以及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等众多有利因素的促进下,建筑照明市场依然前景广阔,未来的市场建筑照明及室内外显示屏仍将主导市场。

  (二)手机、小尺寸液晶背光、汽车、特种照明领域潜力巨大

  LED已在手机、MP3、MP4、DC/DV及PDA等小尺寸LCD面板领域取得了成熟广泛的应用与普及。随着彩屏手机,以及高像素拍照手机、大屏幕音影手机、多功能3G手机的盛行,预计每部手机所需LED颗数高达12-18颗。因此,预计未来几年国内生产的手机所需LED颗数高达60亿颗左右。国内封装企业正在积极开展技术研发或引进设备,以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品质。特别是近年日本、韩国小尺寸液晶背光厂正在向中国转移。

  国内LED汽车灯具市场已超过10亿元。随着LED发光组件技术水平的提高,产品价格的下降,LED组合尾灯、LED刹车灯、LED转向灯等将会成为我国轿车车灯的主流配置。预计2010年我国LED前装市场(OEM配套市场),LED组合尾灯、LED中央高位刹车灯、汽车仪器|仪表背光以及其它LED灯的配套将达到40亿元。车用LED的下一应用趋势将是汽车前大灯。

  国内太阳能LED照明产值超过30亿元。LED是低压、直流供电,与太阳能光伏电池低压、直流供电的方式非常匹配,两者结合不需要交流逆变器,真正实现新能源与新光源的结合。太阳能半导体照明草坪灯、庭院灯、信号指示灯等已开始在国内的小区、园林建设、农村地区道路照明中使用,目前中国已占领全球太阳能半导体照明产品80%以上市场。

  (三)LED交通指示灯市场趋于饱和

  交通信号灯的市场规模达10亿元以上。

  目前,我国高亮度LED城市交通信号灯也已广泛应用,趋于饱和状态。如上海市明确规定新上交通信号灯一律采用LED作为光源。另外,LED在铁路信号机上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信号机以双灯丝白炽灯泡为光源,灯泡寿命只有1000小时。我国政府计划未来平均每年新建1700公里铁路线,至2020年我国铁路线总长将达到10万公里,高可靠性、安全性及少维护的高亮LED将会大有作为。并且,手持信号灯、客车床头阅读灯、安全标志灯等铁路信号及照明产品也开始使用LED.我国处于高速发展的公路、机场、海港等领域的信号、标识类用灯,也是LED应用很有潜力的市场。

  四、威胁分析

  (一)外资主导技术市场

  目前,外资主要领导着LED高端产品。与国内彩电企业这一时间的新品主打蓝光和网络功能不同,索尼、三星的产品则采用了LED背光源技术,并主打超薄概念。外资彩电企业在未来的LED液晶电视市场上再次先行一步。

  LED光源液晶电视被认为是液晶显示技术进化的主要趋势。这一技术可以令液晶电视的显示效果更为出色,体积更加轻薄,同时也更为节能环保。国内彩电市场具有代表性的LED液晶电视是2006年6月海信推出的一款42英寸产品。海信LED液晶电视是世界上第五个掌握这一技术的产品,也是国内市场第一款量产的LED电视。

  (二)高端市场仍被外资垄断

  世界LED巨头的封装厂和我国台湾先进封装企业群聚内地,不仅带来了先进封装技术和人才,更带来了先进封装的客户流和信息流,为我国内地封装企业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学习交流机会,其培养的本土先进封装技术人才,也可以为我所用。但同时,由于我国内地封装测试产业整体水平不高,高端封装产能几乎全部被垄断。

  (三)台资以及国际巨头进军国内市场导致竞争加剧

  目前,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随着第一批LED显示屏相继计入更新换代的时期,客户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和维护服务了,对产品的要求也比以前更高了。因此,“粗放型”的市场模式再也不能满足用户需求了,正是看到了这种市场转型特征,一批批在国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一流企业寻机进入中国市场,陆续在国内成了了本土团队,给原本就竞争相当激烈的LED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之所以说他们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因为他们在国外有着多年的经验,产品经历了成熟市场考验,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品牌优势。

  (四)专利限制

  LED照明作为个新兴的、潜力巨大的行业,正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其发展前景也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由于专利技术在LED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和其独特的专利分布方式,专利的转让、授权及纠纷将极大的影响LED行业未来的发展格局。

  LED照明技术的核心专利基本都被外国几大公司控制,如日本的日亚、丰田合成、东芝,美国的umileds、Cree,德国的Osram公司等。这些公司利用各自的核心专利,采取横向(同时进入多个国家)和纵向(不断完善设计,进行后续申请)扩展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布置了严密的专利网。

  对于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以及韩国等LED产业的后来者,虽然LED产业已经具有了一定规模,但由于在专利技术方面的被动,其发展却受到专利的很大牵制,这种情况在中国台湾地区表现最为突出。

  但这些地区,特别是中国台湾和韩国的企业都在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创新,在争取授权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专利格局也在悄悄发生改变。

  预计今后几年,国际间专利的转让、授权、纠纷将会表现出如下特点和趋势:

  1、NICHIA仍是技术转让、授权、诉讼的主要发起人

  由于在LED蓝光芯片及白光LED专利技术方面的霸主地位,Nichia在未来几年的专利转让、授权、诉讼中将继续处于主导地位。尽管Osram为主的欧美企业对技术转让授权持积极态度,但受持有专利所限,专利授权的主导方向还是有Nichia来确定。

  从各种授权及纠纷的发生数量来看,以Nichia为主导的占据所有授权及纠纷总量的60%左右,其次是Osram公司。这种状况在近几年不会有太大改变。

  2、Nichia对外授权将不断增加

  在专利授权方面,欧美企业一向日本企业更为积极。随着Osram、Lumileds等企业在技术专利方面的增强以及对台湾地区和韩国企业授权增加,Nichia等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也将加快对外授权的速度。特别是,2005年Nichia、TG等利润下滑的情况下,通过专利授权或委托加工将是一项非常值得考虑的选择。

  另外,韩国及我国台湾企业在技术上的突破或获取其它公司授权,避开Nichia专利诉讼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专利诉讼不能限制台湾企业继续争夺市场空间的情况下,授权生产也将是日本LED企业的最好选择。

  Nichia有意开放专利授权,将会以产能较大的下游封装厂为主,并会将未获相关专?授权的企业作为优先对象,台湾企业将会是重点所在。

  3、相互授权将进一步增加

  Nichia的技术垄断能力在不断降低,其对我国台湾、韩国等芯片生产商提出诉讼的能力逐步减弱。另外,随着这些生产商逐步研发出独特的专利技术,部分独有专利也会为Nichia等专利垄断企业带来较大产品品质提升,这些企业与Nichia等企业之间相互授权的可能性逐步加强。

  目前,Nichia面临的主要技术威胁主要来自我国台湾。如:台湾晶电公司的ITO技术可在芯片制造工艺上做太大调整,而在产成品率及成本控制上具有相当大地优势。将其应用在Nichia的芯片生产上,可马上提升其产品30%-50%,在相关材料技术尚无法有效突破之际,对Nichia在提升产品上可望具相当之吸引。所以这类技术即可以低侵权诉讼纠纷,还可以作为与Nichia交互授权的谈判筹码。

  4、国内企业面临专利纠纷可能,但仍有机会突破

  我国LED技术起步较晚,在LED专利方面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发展情况不容乐观。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展,有可能受到国际大公司的关注而卷入专纠纷中。

  随着国内LED出口规模的扩大、我国台湾地区及韩国企业专利诉讼的减少,不排除Nichia等大公司将专利诉讼重点向国内企业转移的趋势。

  但我国LED产业仍然有机会取得突破,打破这种被动的专利格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我国在复合衬底专利方面有一定优势,有机会转化为较强的竞争力。

  2、白光普通照明的芯片技术与现有的技术可能会有较大差异,目前与国外大公司基本处于一个起跑线上,只要抓住机会就有可能取得主动地位。

  如果在这两个方面,国内能够获得实用的专利技术,国内企业将更容易获得国外专利垄断企业的授权,甚至是相互授权,改变国内专利的被动局面。

  锦秋财智咨询分析认为,我国在每个技术领域都有申请量超过或接近外国申请量的技术分支,尤其是在上游产业上拥有一些外围发明专利,这为日后我国应对可能发生的专利诉讼提供了谈判筹码。

12 3
【有0人参与评论】

网友评论

标题: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中国照明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中国照明网论文频道现向广大业内朋友征集稿件。稿件内容要求具有技术性、可读性。欢迎研究机构、院校、企业进行投稿。

投稿信箱:edit@lightingchina.com.cn
联系电话:0086-020-85530605-5029

(投稿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编和地址及电话、E-mail;以便通知审核结果,如发稿七日内无通知请来电查询。)

广东中照网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50039 粤ICP备06007496号
传真:020-85548112 E-mail:Service@lightingchina.com.cn 中国照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