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首页 > 论 文 > 电光源 > 正文

无极灯发展之路的不懈探索[2]

2011-5-16  来源:中国照明网  作者:成都微波技术支持工程师:郑国全  有6257人阅读

  凡是没有灯丝电极的照明灯就是无极灯,其实微波灯也是属于无极灯范畴。微波灯里面没有灯丝电极,它是靠2450MHz的微波激励灯泡体里面的硫元素。硫经微波激励以后直接就能够发出非常强烈的白色可见光。硫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没有污染,所以微波灯不但没有汞污染,也没有紫外光污染和荧光粉的磷污染,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光源。

  高频无极灯面临着不少的技术难点,特别是光效偏低,发热严重的问题一时半会还无法很好的加以解决。笔者到多个厂家考察时发现,他们都不愿意在技术参数的改进上面花费精力,只关注于产量的多少及销售情况。笔者深刻体会并理解这些经营者的压力和难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经济效益成了经营者们一道很难翻越的坎。同时无极灯性能改进总应该有个方案或是理论依据吧,恰恰这方面现在是最为缺乏。原本各地在推广的电源合同管理模式为无极灯的大力推广提供了一股强劲的东风,但高、低频无极灯由于性能和价格上的原因却处于尴尬的地位。实际上,在这股风潮中受益最大的是金卤灯、钠灯和改进型的高光效荧光灯,无极灯所占比例和它的新型光源的身份不太相符。

  五、高频无极灯怎么办?

  无极灯改造应该从何方着手?最紧迫的问题是哪些?现在我看到有些无极灯朋友不是在想法正视这些问题解决它,而是采用一种逃避或是诡辩的态度。例如对无极灯的光效问题,一些厂家宣传手册上只有所谓“有效光效”数值,据说来源是无极灯因为人眼视觉感应特性好所以就该在测试的数值上乘以1.65的系数,金卤灯钠灯则相反要被乘以0.72的系数。凭什么?依据何在?如果测试数据如此任人打扮随意包装,难道不怕最后沦为笑柄?

  笔者一直在探讨高、低频无极灯各自不同的优缺点,对比它们的测试数据,试图揭示它们分别固有的技术不足,寻找提高性能参数的途径及方法,并一直在思考无极灯的追求目标以及发展方向是在哪里,怎么做才能使无极灯发展成为真正未来的新型光源。

  高频无极灯最为要命的缺陷就是光效太低。由于无极灯太低的光效,原本笼罩在无极灯头上的所有光辉都变成了乌云。同时高频无极灯的发热量太高,就意味着效率较低,并制约了高频无极灯向大瓦数高功率发展。特别是电磁干扰指标EMC是高频无极灯比较难以跨越的一道坎。为了改善无极灯的各项技术指标,应该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全面梳理各项技术指标相互的关联性,寻找解决之道。

  1、对荧光粉的使用上做深入研究,采用三基色粉、纳米粉,在涂粉工艺上做改进等等,光效有较明显的提高。但比较节能灯还差得远,高光效直管灯有做得好的已超过100lm/W。回忆一下直管荧光灯的发展过程:在60年代,生产荧光灯用的是卤粉,测试表明,管壁温度在40℃的时候卤磷酸钙荧光粉的发光效率最高。但上了40℃以上光效反而会降低,同时高温导致液汞蒸汽压力升高,容易产生过多的我们不需要的185nm紫外光,185nm紫外光对卤磷酸钙荧光粉会造成伤害,荧光粉的寿命也受到严重影响,造成光衰。为了保证光效和防止光衰,原先都采用管径比较粗大的玻壳来制备荧光灯,效果却不尽人意。卤粉的生存年限不超过4000小时,后采用混淆粉,生存年限提高到7000小时,工作温度有所提升光效也有提高。直到发明了稀土三基色荧光粉,它的生存年限超过了10000小时,其最佳工作温度提高到了85℃,而且对185nm的紫外光也有了相当强的耐受力,随后才出现了细管径的荧光灯,其光效才有可能得以大幅度提高,光衰不再成为是制约节能灯寿命的瓶颈,最后影响节能灯寿命的就只剩下灯丝电极了,我们也才开始研究无灯丝电极照明灯技术。直管荧光灯的发展对无极灯的改进有着非常好的启迪和借鉴作用。应该深思:为什么直管灯的管径从T12(38mm)发展到今天的T4、T3(9.5mm)管,光效也从40多流明发展到今天的超过100流明/每瓦,其中有哪些奥妙呢?

  2、在汞齐使用上做深入研究。汞齐是公认的节能环保制灯材料,但汞齐对灯管的真空度要求比液汞高。在荧光灯的正柱区中,汞原子受到运动电子的撞击成为受激发的汞原子,受到撞击的汞原子吸收到能量跃迁到更高的能级成为亚稳态的价电子。从汞原子的能级图可知:价电子从63P1跃迁到61S0态时发出253.7纳米紫外线,利用253.7纳米紫外线激发荧光粉发光是荧光灯设计的基本原理。

  大量测试数据表明:当汞气压Ph=0.8Pa时,253.7纳米紫外线最强(灯管的发光效率最高)而其它我们不需要的紫外辐射能量很少,蓝光和绿光可见光的能量也仅占辐射总能量不到2%,这是液汞灯管的最佳工作状态。我们发现光效和灯管的真空度联系较多,和汞气压的关联度更高。当汞气压Ph较低时,汞原子密度较小,共振辐射占主导地位,共振吸收很少。(解释一下:共振辐射是指汞原子受能量激励辐射出253.7nm紫外光的现象。共振吸收是指汞原子辐射出253.7nm的紫外光还没有到达荧光粉发挥作用即被周围附近的汞原子所吸收的现象)。随着汞原子密度的增大,在共振辐射增长的同时,共振吸收也随之而增强。在Ph<0.8Pa之前,共振辐射的增长率大于共振吸收的增长率,有效辐射为正增长。当Ph>0.8Pa以后,共振吸收占据主导,共振吸收的增长率大于共振辐射,253.7纳米紫外线有效辐射为负增长。此时吸收到253.7纳米紫外线的汞原子还来不及产生辐射就又与电子或其它的汞原子相碰撞,于是这个汞原子就可能被电离成离子或被激发到更高的能级,而辐射出185.O纳米紫外线或435.8纳米,546.1纳米等可见光来。这样,253.7纳米紫外线有效辐射就会减少,而且随着汞气压的上升,共振吸收增强,导致有效辐射急剧下降。所以控制汞气压和汞齐释放汞原子数量变得至关重要。汞齐对直管灯光效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直管灯应用汞齐的经验教训对无极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现在直管灯进一步提高光效的努力遇到了瓶颈,所以它被无极灯取代是迟早的事情。无极灯控制汞气压的方法是选择汞齐最佳的放置位置,一般是把它放置在排气管中。至于汞齐释放汞原子数量就是选择含汞量不同的汞齐,发展的趋势是采用汞含量越来越低的汞齐。测试数据证明过高或是过低的工作温度对无极灯的光效都不利,最佳的工作温度是测量泡体壁腰部在80~90℃范围内(这个温度值仅供参考,是我们试制中测试所得),但高频无极灯要保证该工作温度在现阶段的泡体结构形状下是有困难的,实测一般都高得多。

  3、耦合器的用途是向灯泡体传输高频电磁能量,为了减少衰耗达到最佳的传输效果,耦合器要和高频电源实现匹配,需要用到磁性材料,它是用软磁铁氧体材料绕上线圈做成的电磁波传输器件。磁性材料有一种特殊的功能:电磁波在里面传输,其波长会缩短很多。正是利用磁性材料的这一特殊性质,耦合器才可以做得很小巧,线圈在上面只需缠绕20多圈就能够满足传输的性能要求,耦合器添加有磁性材料仅是为这个目的。但磁性材料本身会产生损耗,该磁材的滞回特性曲线的面积就代表了磁材的损耗大小。电磁波的频率越高,磁材沿滞回特性曲线来回运动的线路就越长,磁性材料分子被电磁波来回更快的倒腾,当然损耗就越大。越大的损耗必然带来越高的热量,所以就不难理解高频无极灯凹腔内耦合器出现的高热了。无极灯耦合器对磁性材料的要求是:尽量低的高频损耗、足够高的饱和磁感应强度、高的磁导率、足够高的居里温度和好的温度稳定性,较窄的磁滞特性,对应力不敏感、磁致伸缩系数小、价格低。有些性能参数是互相矛盾的,比如:高的磁导率必然就对应低的居里温度点。实际上,寻找好的功率铁氧体材料就是寻找它各项技术指标最佳的综合平衡值,根据使用在各种不同的场合稍偏高或是偏低某一项或是某几项性能参数。笔者推崇在耦合器中摒弃不用磁性材料,坏处无非就是多绕一些线圈。但好处就太多了:一个重要的耗能源、发热源被去掉了,无极灯的工作状态得以改善。同时更易于匹配,为无极灯进一步的技术改造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4、在泡体上下功夫,取消防阻电磁波的银浆涂层,并改变玻璃配方尽可能提高泡体的透光性。另外,应该考虑改变泡体的形状结构,否则高频无极灯无法走出困境。首先分析凹腔,这里耦合器产生的热量是全靠磁性材料里面的铜棒把热导出,传热效率较低,还要耗费大量贵重的有色金属。这里的热量是怎么产生来的?来自两方面:a、耦合器磁性材料的损耗发热,功率越大热量越多;b、是凹腔泡体内的荧光粉的发热。荧光粉在发光的同时必然伴随着发热,问题是凹腔体荧光粉的发光发热是既无必要又在坏事。它发射的光线被封闭在凹腔内白白被浪费掉,而产生的热量却是在危害整个灯系统,消耗了我们宝贵的电磁波功率拉低了光效指标。麻烦的是还不能去掉凹腔体内的荧光粉,试验证明,去掉这一层荧光粉后,测试光效反而更低。怪哉!但经仔细观察分析后发现,这层荧光粉在这里起到了一个特殊的作用,就是阻挡和反射由无极灯泡面产生的光线。如果没有凹腔这层荧光粉及它所产生光线的反射阻挡作用,泡面产生的光线会在整个泡体内杂乱散射,光效的损失更大。实际上这里已经向我们透露出了高频无极灯光效低热量高的关键所在!可以设想在这里安装一个反射体,专用以反射光线,同时还可以让整个凹腔贯穿,把传导散热变成对流散热,不再需要耗费贵重的有色金属,成本大幅降低,整灯的体积和重量都得以减少。为了进一步提高光效,必须减小耦合器与灯体泡面的距离,提高泡体内汞原子的单位浓度,能使共振辐射产生的253.7nm紫外光一旦生成,立马就能被荧光粉吸收转化以达到效率最高。在消除了不必要的能量浪费的同时,生成并保持一个易于整灯工作的温度及最佳汞气压环境,就得到了光效最高光衰最小的令人满意结果。

  5、通过计算知道,2.65MHz电磁波的波长是113米,13.65MHz的波长是21米,都和800nm的可见光波相比有着天壤之别,正是它们这种巨大的波长长度差别为我们破解长久困扰高频无极灯的EMC指标提供了可行之道。

  电磁波干扰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通过线路传导,一个是通过空间辐射。对线路的传导干扰,我们是利用在电路中设置共模和差模滤波器来进行拦截消除,电磁波的频率越高,这种拦截消除的效果越好。对辐射干扰,在高频电源部分,是采用屏蔽盒的方式来消除。这个屏蔽盒的厚度要大于2mm,以铸铝材料最好,因为铸铝同时具有屏蔽电场干扰和屏蔽磁场干扰的能力。耦合器部分产生的辐射干扰,笔者是采用金属网格紧贴在灯面上来进行屏蔽处理。网格的空格部分是30*30mm2,格筋是1.5mm的。网格对可见光光线没有一点遮挡衰减,对电磁波却是有着极佳的屏蔽效果,特别是13.65MHz的电磁波测试时更是表现出优异的屏蔽性能。由于中间还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技术手段,恕笔者就此打住。

  六、射频无极灯

  13.65MHz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下属组织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下发的国际标准【CISPR15】(1992第四版)中明确规定的电磁感应灯可用频段之一。使用这个频段的好处太多了,为了以示区别,我们把使用这个频段的高频无极灯命名为射频无极灯,并在上报的射频无极灯多个专利中特别做了说明。在准备随后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我们将分别介绍射频无极灯耦合器的技术特点及与其配套的高频电源情况。其中涉及到较多新技术的应用。提醒一句:高频电源中使用平面变压器是必要的,但是平面变压器的绝缘处理是一个问题,稍有不妥会带来比较多技术指标上的困扰。在适当的时间,我们将介绍成功应用的一款锁相环电路,它能够以一种简单的方法实现工作頻率的随机抖动,这种抖动对改善灯系统的EMC指标大有益处。我们还会公开射频无极灯检测的部分技术参数及一些必要的图片。由于笔者多年从事管道水垢射频处理系统电子部件的设计制造工作,其中水垢射频处理系统中的一些成功技术的移植是需要的,事实上效果非常好。射频无极灯不存在功率的限制,它可以做得很大,也可以做得比较小,它能够适宜广场照明,也能够进入家庭,是笔者心目中的新一代无极灯,代表了无极灯的发展方向并寄托着未来光源的无限希望。                 

  编辑:Sophy

                

1 2
【有6人参与评论】

网友评论

标题: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中国照明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中国照明网论文频道现向广大业内朋友征集稿件。稿件内容要求具有技术性、可读性。欢迎研究机构、院校、企业进行投稿。

投稿信箱:edit@lightingchina.com.cn
联系电话:0086-020-85530605-5029

(投稿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编和地址及电话、E-mail;以便通知审核结果,如发稿七日内无通知请来电查询。)

广东中照网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50039 粤ICP备06007496号
传真:020-85548112 E-mail:Service@lightingchina.com.cn 中国照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