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首页 > 论 文 > 电光源 > 正文

对“节能灯辐射” 超标谣传的剖析[1]

2013-4-17  来源: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国家灯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作者:林继钢 陈颖 俞安琪  有227072人阅读

谈到辐射,我们自然会想起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海嘯而引起的核泄漏和核辐射,所以听到这一名词不免产生紧张的心态。

  1、辐射波段

  谈到辐射,我们自然会想起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海嘯而引起的核泄漏和核辐射,所以听到这一名词不免产生紧张的心态。其实,现代化的生活使我们周边充满着各种无线电波,按频率从低到高基本可分为:工频;工业用中频(包括变频电机频段);照明用电子控制装置的工作波段;无线电广播的长波波段、中波波段、短波波段;调频波段和电视传播波段;手机通信波段;其后是红外线波段;可见光波段;紫外线波段以及频率更高的x 射线和γ射线等。

  2、电磁波与离子射线的区别

  电磁波与离子射线最本质的区别是电磁波只传递能量,但是能量传递过程不会发生物质的转移。而离子射线则不仅传递能量,而且在能量传递过程同时发生物质的转移。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造成持久的危害才是致命的。

  3、人体的特征

  我们知道,天空在产生闪电时,会向周围辐射出很强的广谱无线电波,所以远在人类会生产电能前,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经常性地受到广谱无线电波辐射。无线电波辐射伴随着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所以造就了人类适合生存于地球的特征:即人体含水70%以上;含非金属95%;含导磁材料不到万分之一,所以人体在电场中对无线电波辐射产生的感应电流有集肤作用,对于磁场则基本是穿透无阻。有关人体的电磁兼容限值主要考虑权重最大的电场作用。

  二、国际上对工作区域和公众生活区无线电辐射的限值

  过高和过低的环境电磁波水平,对现代人都不利。所以国际上以不破坏人的自平衡为准则而制定有关人体的电磁兼容限值。

  1、交变功率电场和微波辐射场的安全量级

  经过近百年几百万人工作和生活在各种电磁场的实况佐证,得出工作人员在交变功率电场安全量级的限值如表1;在微波辐射场的安全量级的限值如表2。

  从表 1 看出,对于普通的自然人,每天在交变功率电场中时间 >8h,不破坏人静平衡的安全量级是600V/m。

  对于普通的自然人,在微波辐射场的安全量级不仅要考虑电场强度(V/m),而且要考虑微波辐射场的能量(mW/cm2),每天暴露在微波辐射场的时间≤0.2 时,不破坏人静平衡的安全量级是不大于40V/m,并且辐射场的能量不大于1mW/cm2。由此可见微波辐射场对人体的危害远大于频率在kHz 级的无线电波辐射场。

  2、国际标准对电磁场的辐射限值及分析

  国际标准对电磁场的辐射限值见图1,对该图的有关说明如下:

  (1)经过近百年几百万人工作和生活在各种电磁场的实况佐证,得出了图1 的限值。图中的B-T 曲线是对磁场的限值;E(kV/m) 曲线是对电场的限值;S(mW/cm2)曲线是对微波辐射场的限值。这3 个量的虚线都是非连续遭受电磁辐射的限值,而这3 个量的实线都是连续遭受电磁辐射的限值,表1 和表2 的限值都是根据图1 而得出的。

  (2)雷电产生的无线电波各频率段的能量主要集中在300Hz~100kHz 波段,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对这一无线电波波段已经最适应,所以图中实验得出的限值也与之相对应,在这一频率段也显得较寛。

  (3)蓝线是目前照明节能灯和电子镇流器的工作频率区域,也是雷电产生的无线电波各频率段的主要能量段,所以限制值是比较宽的。对于这一频率段,按图1可以得出,对于公众生活区域,每天>8h 且不破坏人静平衡的磁场限值大约是10μT 左右,电场则大约是300V/m 左右,已经明显低于表1 工作人员的限值。

  (4)因为上述原因,在1991 年美国的ANSI C95.1 标准和欧盟标准都大幅上浮调整了电磁辐射,放宽了10 倍以上。作者曾经在《对近期有关“节能灯辐射大”议题的观点》文章中说“GB8702-88 很多内容已经过时”(该标准的电场限值是≤30V/m)主要基于这一事实。

 12
【有0人参与评论】

网友评论

标题: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中国照明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中国照明网论文频道现向广大业内朋友征集稿件。稿件内容要求具有技术性、可读性。欢迎研究机构、院校、企业进行投稿。

投稿信箱:edit@lightingchina.com.cn
联系电话:0086-020-85530605-5029

(投稿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编和地址及电话、E-mail;以便通知审核结果,如发稿七日内无通知请来电查询。)

广东中照网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50039 粤ICP备06007496号
传真:020-85548112 E-mail:Service@lightingchina.com.cn 中国照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