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首页 > 论 文 > 电光源 > 正文

隧道照明过渡段亮度动态需求探讨[1]

2011-7-5  来源: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作者:邱凡 马小军 刘乃涛 林卫 刘向 臧增辉  有10267人阅读

  随着隧道照明建设的规模及数量的越来越大,隧道运营电力费用也越来越高; 同时隧道照明质量跟不上高速发展的公路建设,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性。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现阶段隧道照明系统存在的问题: 过量照明、照度分布不均匀、不能调光或仅能有级调光。然后比较了国内的和CIE 的隧道照明标准的异同。在CIE 适应曲线的基础上推导出了洞外亮度变化时隧道过渡段的亮度需求公式,选取典型的照明区域作为研究对象,给出了动态调光方案。LED 灯光效高、响应时间短,调光方便等诸多优点,非常适合动态调光,因此在隧道照明中具有广...

  1 引言

  按照《JTJ 026. 1—1999 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长度大于100m 的隧道应设置照明[1]。由于 早期光源制造工艺落后,调光性能差和控制手段落后等技术条件的限制,为了确保在各种情况的安全, 隧道照明系统的设计以亮度需求最大的情况考虑,存在大量冗余,使得过量照明严重。洞外亮度按夏 天中午的最大亮度进行计算,而实际洞外亮度随天气、季节和时间不断的变化。由于光源亮度随着使 用时间的增加而衰减和灯具受到污染而亮度下降, 为确保安全,按照文献[1]取0. 7 的维护系数。除此 以外, 还要考虑一定的设计冗余[2], 造成过量照明。文献[1]中入口段、过渡段、中间段、出口段按 阶梯型取值,布灯时无论对称布置、交错布置、中 间布置还是分回路布置,由于单个灯具的功率较大,使得灯具间的距离也较大,都会造成照度分布不均。 荧光灯、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等灯具不能调光 或调节范围小,并且调光复杂,成本高,所以目前 的隧道照明系统一般不能调光或分回路有级调光[3]。LED 灯光效高、节能、环保、寿命长、响应 时间短,调光方便[4],在隧道照明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2 国内标准和CIE 标准的比较

  在公路隧道照明中,介于入口段与基本段之间 的照明区段称之为过渡段。其任务是解决从入口段 高亮度Lth 到基本段低亮度Lin 的剧烈变化给驾驶员 造成的不适应现象,使之能有充分的时间过渡,并 以渐变的加强照明实现这个过渡[5]。《公路隧道通 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 1—1999》中采用CIE 适应 曲线Ltr = Lth (1. 9 + t) - 1. 4 ,作为过渡段亮度与长度 划分的依据。TR1、TR2、TR3 三个过渡照明段的亮 度比例按3∶ 1划分,如图1 所示。

  Ltr1 = 0. 3Lth ,Ltr2 = 0. 1Lth ,Ltr3 = 0. 035Lth ,亮度 变化较大,尤其是第一次多达0. 7Lth ,若取洞外亮 度L20 ( S) = 5000cd /m2 ,行车速度v = 80km / h,亮度折减系数k = 0. 035,Lth = 5000 × 0. 035 = 175cd /m2 和过渡1 段的连接点处, 亮度变化多达122. 5cd / m2 ,不利于眼睛的调节和适应,不利于行车安全。

  按照文献[2]计算,三个过渡段的总长度为72 + 89 + 133 = 294m,总的适应时间为13. 23s。虽然《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 1—1999》参考了 《CIE88—1990. GUIDE FOR THE LIGHTING OF ROAD TUNNELS AND UNDERPASSES》[6], 但隧道 内各段的划分上有所不同。CIE 标准将过渡的过程 分为三个部分,在前一半停车距离上亮度维持Lth ,使驾驶员适应在隧道的行驶,后一半停车距离开始降低亮度,先线性下降为0. 4Lth ,然后进入渐变区, 亮度按适应曲线Lth (1. 9 + t) - 1. 4 逐渐降低,直到等于 Lin ,如图2 所示。

  以上均为理想的过渡过程,由于前期技术条件的限制,无法对灯具按照适应曲线的亮度要求进行按需 调节,而是将CIE 适应曲线进行划分为三段[1],亮度 取值分别为0. 3Lth ,0. 1Lth ,0. 035Lth ,适应距离分别 为Dtr1 = Dth /3 + v /1. 8; Dtr2 = 2v /1. 8; Dtr3 = 3v /1. 8。 国内标准的过渡段,包括了由Lth 到0. 4Lth 和由0. 4Lth

  到Lin 两个适应过程。实际上适应曲线不是固定不变 的,是随洞外亮度实时变化的,适应距离也是由适应 时间和车速算出。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规范》中按最大洞外亮度进行考虑,使得当洞外亮度变小时,过 渡段的亮度远大于实际要求,同时由于过渡段长度的 固定,又造成过渡段长度大于实际需求,多开了照明 灯具,造成电能的浪费。同时由于分段调节,亮度呈现阶梯型变化,且 是4 次较大亮度的跳跃,不利于行车的舒适性和安 全。亮度阶梯型变化和适应曲线的对比如图3 所示。

 

 123
【有0人参与评论】

网友评论

标题: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中国照明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中国照明网论文频道现向广大业内朋友征集稿件。稿件内容要求具有技术性、可读性。欢迎研究机构、院校、企业进行投稿。

投稿信箱:edit@lightingchina.com.cn
联系电话:0086-020-85530605-5029

(投稿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编和地址及电话、E-mail;以便通知审核结果,如发稿七日内无通知请来电查询。)

广东中照网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50039 粤ICP备06007496号
传真:020-85548112 E-mail:Service@lightingchina.com.cn 中国照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