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了中小功率LED新型散热模式——垂直散热的潜在优点。与传统散热模式——水平散热相比,新型垂直散热LED具有亮度高、散热快、光衰小、稳定性高等优点。本文对不同散热模式LED的结构、散热方式、光衰及色坐标漂移进行了分析对比,并进行热特性模拟和实验测试分析。从散热、可靠稳定性及成本体积等各个方面研究了基于垂直散热结构的LED光电热特性,指出垂直散热结构中小功率LED是目前应用照明光源的发展趋势。
测试条件 |
项目 |
芯片温度C° |
负极温度C° |
温差C° |
热阻mm²°C/W |
带基板 |
水平散热 LED |
81.06 |
71.7 |
9.36 |
156 |
带基板 |
垂直散热LED |
86.28 |
79.24 |
7.04 |
117 |
由图4、图5及表1可以看出,当同时控制基底温度为60℃和LED工作电流为20mA时,虽然垂直散热模式LED的芯片温度要略高,这是因为所选用的3014LED模型的体积及散热面积均远小于3528 LED,热量过于集中所造成。但垂直散热模式的温差较小,其热阻117 mm²℃/W也远低于传统水平散热156 mm²℃/W,均表明垂直散热模式的散热效率优于水平散热模式。
为了更接近散热的客观事实情况,对LED热特性进行第二次模拟分析。此次模拟在模型中加入相同尺寸的铝板,不限定其温度,只设定驱动电流为20mA,与现实使用情况相符。水平散热LED及垂直散热LED的热分布分别如图6、图7所示。
图6.水平散热结构LED热模拟温度分布图
图7.垂直散热结构LED热模拟温度分布图
项目 |
芯片 温度C° |
负极 温度C° |
温差 C° |
热阻 mm²°C/W |
水平散热 LED |
71.6 |
61.46 |
10.14 |
169 |
垂直散热 LED |
63.81 |
56.39 |
7.42 |
123 |
表2.LED散热模拟温度数据
由图6、图7及表2可看出,垂直散热模式LED的芯片温度、负极温度、温差、热阻等各项参数均远小于水平散热灯珠,这表明垂直散热模式能把积聚在内部芯片的热量及时散去。此模拟结果表明了在不设定任何温度限制即更接近于客观事实的情况下垂直散热模式具有更高散热效率的优势。
因一般3014LED在使用过程中一般多用25mA或者30mA电流驱动,所以对25mA 驱动的3014LED进行了热模拟分析。模拟条件如下:功率设为0.072W,固晶胶厚度设为0.01mm,正向电流IF设为25mA,相同尺寸铝板,不限定温度。此种情况的热分布分别如图8所示。表3为此次热模拟分析的结果。与垂直散热LED在20mA驱动时散热情况相比,其芯片和负极的温度大幅度降低,表明垂直散热LED在大电流驱动时凸显出更优的散热效果。
图8.垂直散热结构LED热模拟温度分布图
项目 |
芯片 温度C° |
负极 温度C° |
温差 C° |
热阻 mm²°C/W |
垂直散热 结构LED |
71.18 |
61.53 |
9.65 |
130 |
表3.垂直散热结构LED热模拟结果(25mA)
对比表2和表3即如表4所示,通过分析,3014LED即使在25mA驱动下,其芯片、负极温度、温差与20mA驱动的3528LED相当,而其热阻130 mm²℃/W远低于20mA驱动的3528LED。结果表明即使大电流驱动垂直模式LED,其散热效果依然优于小电流驱动的水平散热模式LED。此外,良好的散热优势使得垂直模式LED在大电流驱动下获得更高的光通量。在照明应用中小功率LED加大电流提高光通量从而可降低成本。垂直模式LED散热效率高、光通量高、成本低的优势是成为照明应用光源趋势的主要因素。
中国照明网论文频道现向广大业内朋友征集稿件。稿件内容要求具有技术性、可读性。欢迎研究机构、院校、企业进行投稿。
投稿信箱:edit@lightingchina.com.cn
联系电话:0086-020-85530605-5029
(投稿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编和地址及电话、E-mail;以便通知审核结果,如发稿七日内无通知请来电查询。)
广东中照网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50039 粤ICP备06007496号
传真:020-85548112 E-mail:Service@lightingchina.com.cn 中国照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