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首页 > 论 文 > LED照明 > 正文

OLED背光源技术研究进展[5]

2012-4-17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所 广州  作者:文尚胜 张剑平  有11114人阅读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 OLED) 因其白光材料的多样性、制程的简单性和成本低廉性, 特别是其面光源的属性, 相较于电致发光二极管( LED) 的点光源, 更有望成为未来液晶显示器件背光源的主角。介绍了OLED 背光源关键技术的最新进展, 分别阐述了白光OLED 发光效率的提升, OLED 器件稳定性和寿命的提高, OLED 制备的最新工艺, 偏极化的OLED 技术,OLED 背光源与液晶显示面板匹配技术, 还介绍OLED 背光源产业发展及发展现状, 并对OLED背光源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日本Rohm 公司于CEATEC JAPAN 2007上展示了一款可发出蓝色、绿色与红色三波长型白光OLED 面板的背光源, 其亮度5 000 cd /m2, 平均演色性R a为80, 厚度1 mm。将20片面积40 mm2的白光OLED面板, 如拼图般配置于显示面板内侧构成背光源。除了应用在广告、公共布告栏等用途之外, 亦可应用于LCD面板[ 21] 。

  日本Tohoku Device已于2008年7月发布一款厚度仅0􀀁5 mm的超薄型OLED 背光源新产品, 并量产出货。传统OLED 需要两片封装玻璃基板, 最薄处厚度亦有1􀀁13mm。新产品则仅仅附着于下面的一片玻璃基板、上方以薄膜进行封装。玻璃基板用量减半、生产成本减半、面板重量减少三分之二, 2􀀁8英寸OLED 背光源产品重量从6 g减少至2 g。原来以橙、蓝两色产生白光的方式, 亦升级变更为以红、蓝、绿三色混色方式[ 22] 。

  德国S iemens (西门子) 旗下的子公司Osram,已于2007年宣布停止生产OLED 显示面板, 将专注于采用OLED 技术的照明解决方案。Osram 在OLED 照明应用方面, 已能做到55% 的透光率、90m2的白光OLED 在3􀀁4的发射比率下、最高发光效率为20 lm /W。同时亦宣布在2008 年春季推出限量版的OLED模块桌灯[ 23] 。中国台湾OLED 厂商如奇晶光电( CMEL )、铼宝( R iTd isp lay) 与悠景( U niv ision ) 等, 至今仍专注于OLED 显示面板市场上, 在OLED 背光照明方面则尚无建树[ 38] 。

  由于OLED 背光源在结构上, 可以省略良率偏低的导光板、集光板与扩散板等零组件, 再加上OLED背光模块不需昂贵的LTPS TFT 背板, 或者复杂电路的制程, 仅需透明导电膜基板, 因此可大幅减少其生产成本。OLED 技术期能够在技术上有所突破, 并分食未来背光源市场, 甚至成为未来背光源市场上的主流技术。低成本的分子墨水印刷术的采用有望推动OLED 大规模进入背光源市场。预计OLED 背光市场在2015将达到11亿美元的规模[ 39] 。

  4 OLED背光源技术展望

  固态光源LED 和OLED 背光是不含汞的绿色环保产品, 可以提高色彩饱和度, 消除拖尾现象,提高对比度。动态背光技术的引入, 更是极大改善了液晶显示画面的质量, 完全迎合了现代社会对低功耗和高品质追求的需求。

  近年来, OELD背光源技术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 其发光效率及使用寿命等性能指标获得稳步提升, 目前也有部分OLED 厂商开始出货OLED背光模块给小尺寸STN 􀀁LCD 面板的手机厂商, 但距离大规模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 􀀁 大面积、膜厚均匀、发光均匀、高品质背光源的制备; 􀀁 OLED发光效率还需提高; 􀀁 OLED 器件的使用寿命稳定性还需提高; 􀀁柔性衬底的OLED背光源性能还需提高; 􀀁 白色OLED背光源电压变化下色纯度的稳定性还需提高; 􀀁OLED 背光源与LCD 一体化技术还需提升; 􀀁 进一步降低OLED的生产成本与市场价格。

  当前, 在LCD的背光模组及固态照明应用上,OLED 光源技术正在追赶LED 光源技术。相较于LED的点光源, OLED 还有白光材料的多样性、制程的简单性和成本低廉性, 特别是其面光源的属性。可以预见, 在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模组应用领域, OLED 背光源将会有一个更加光明的产业前景。

  5 结语

  OLED 背光源因其具平面面光源、易于大面积制备、制备成本低等优势, 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而OLED 技术历经20年发展, 已由最初单一颜色发展至高效白光, 已经具备作为白光背光源的条件, 并且已经应用于小尺寸背光源。但从长远发展来看, OLED 背光源仍需不断提高其发光效率、稳定性和均匀性。

1234 5
【有0人参与评论】

网友评论

标题: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中国照明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中国照明网论文频道现向广大业内朋友征集稿件。稿件内容要求具有技术性、可读性。欢迎研究机构、院校、企业进行投稿。

投稿信箱:edit@lightingchina.com.cn
联系电话:0086-020-85530605-5029

(投稿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编和地址及电话、E-mail;以便通知审核结果,如发稿七日内无通知请来电查询。)

广东中照网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50039 粤ICP备06007496号
传真:020-85548112 E-mail:Service@lightingchina.com.cn 中国照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