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根据“安全视距法”,利用先进的眼动仪系统,通过对多条隧道入口段的现场实验,创新性地总结出一种全新的隧道入口段照明质量检测方法。该方法可直接测取驾驶人员在驾车进入隧道过程中的视觉功效,由此评价隧道入口段的照明质量,它是驾驶人员生理和心理效应的客观反映,弥补了常规照明检测方法( 如路面亮度或照度的检测) 难以反映人们生理和心理效应所带来的缺陷。文中对研究依据、测试设备、实验条件、实验及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对照明质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该方法的成功运用,将对提高隧道...
4. 1 实测用车及受测人员
实测用车选用了由东南三菱生产的三菱君阁( ZINGER) MPV 商务车。实验共选择受测驾驶员8名。其驾龄分布在4 ~ 15 年内不等。受测人的平均年龄30 岁,身体健康,无心理疾病。所有受测人对测试用车的车况及操作较为熟悉,且均无色盲、色弱,校正视力都在5. 0 以上。
4. 2 测点布置
测点布置方法参考CIE 88—1990 技术报告《公路隧道和地下通道照明指南》[4]中推荐的亮度测量点布置方法。在CIE 建议的基础上,根据灯具的间距、高度、悬挑、光源及其一致性的要求,特将测量点布置为3行3 列,其范围正好对应灯具的分组。
测点位于行车道中,共分为入口段1 和2 两个区域。图3 列出了段1 的测点示意,其前排测点距洞口为30m。段2 的布点方式与段1 相同,段2 前排测点距洞口为80m。
这些测点除保证亮度和照度的实测需要外,还将作为小目标物体的设置点,以满足采用“停车视距法”的检测要求。
4. 3 检测仪器
检测仪器除应用iView X HED 眼动仪配合“停车视距法”的检测外( 该仪器功能参见章节3) ,还分别采用了LM-3 型多视场亮度计和XYI-Ⅲ型全数字照度计进行了路面亮度LS、路面照度ES及小目标物垂直面照度EV的实测。所有仪器均满足国标检测精度要求[7]。
4. 4 实验步骤
实验分为应用“停车视距法”对入口段照明质量的检测及路面亮度、照度及小目标物垂直面照度的实测两大部分。
4. 4. 1 应用“停车视距法”测定安全停车距离
测试前,受测人戴稳眼动仪头盔。操作人员位于驾驶座后排,连接、调整并校正眼动仪,直至准备工作完成。
在确保受测人不知小目标物出现位置的情况下,将小目标物设置在测点上。
准备就绪后,受测人从距小目标物约400m 外的起步点启动车辆,并尽快将汽车加速至规定车速80 km/h,并保持该速度接近隧道。车辆启动后,操作人员应及时启动眼动仪,开始记录驾驶员的视觉行为。驾驶员驾车经过小目标物后,操作人员需立刻停止眼动仪的操作,测试结果将由电脑自动记录并存储。
更换受测人时,均需对眼动仪进行重新调整和校准,测试过程中,头盔与受测人头部位置不得发生相对偏移,否则,需重新进行校准。
4. 4. 2 路面亮度、照度及小目标物垂直面照度的实测
根据国家标准“室外照明测量方法”中[7]的有关规定,选用LM-3 型亮度计中的0. 03 度小视场角,使测试距离大于60m,,逐点测取LS。此外,各点ES和EV用XY-Ⅲ型照度计逐点测取( 测点位置如图3 所示) 。小目标物垂直面照度为面对行车方向的立面中线点EV,见测试示意图4。
5 实验信息及数据处理
本研究共对4 条隧道,7 位受测人在不同时段和照明工况下59 次眼动实测信息和各点LS、ES及EV测试数据进行了处理。由此获得了各次实测条件下的小目标物被发现距离和LS、ES及EV测量样本的平均值。
中国照明网论文频道现向广大业内朋友征集稿件。稿件内容要求具有技术性、可读性。欢迎研究机构、院校、企业进行投稿。
投稿信箱:edit@lightingchina.com.cn
联系电话:0086-020-85530605-5029
(投稿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编和地址及电话、E-mail;以便通知审核结果,如发稿七日内无通知请来电查询。)
广东中照网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50039 粤ICP备06007496号
传真:020-85548112 E-mail:Service@lightingchina.com.cn 中国照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