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期推出的BCG全球制造业指数研究将出口排名世界前25位经济体的制造业成本进行了量化比较。报告选取了工人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能源成本、汇率水平作为决定制造业成本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研究显示,中国作为低成本制造业大国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丧失。
中国制造业升级路径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传统优势逐渐消失,面对印度、越南等其他新兴经济体的低成本优势的竞争压力,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利润面临进一步被稀释的威胁,并且已经出现逐渐被取代的趋势。如果中国企业一方面丧失制造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在技术、服务等方面又始终落后于发达国家,那么,中国制造业会在国际分工中被动地陷入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面对这些挑战,中国制造业升级势在必行,主要路径有以下两条:
供应链变革:从最低成本国到最佳成本国。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越来越多企业注意到仅仅关注劳动力成本是不够的,应该将生产多要素的综合情况加以通盘考虑。全球市场的透明化、自由贸易以及便捷的信息交流使得企业能够从世界各地方便地采购各类商品,中国已不再是全球采购中那唯一价格低廉的目的地。
另外,随着工业在欧美国家的日益发展,制造业对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采购需求增加,中国单纯靠低附加值的产品已远不能满足需求。BCG全球主席汉斯-保罗·博克纳博士(Hans-PaulBürkner)对此评论道:“对于中国来说,其制造业一开始是得益于低的劳动力成本,但是现在已经逐步发展起完整的生态体系——比如数以百计的制造商为苹果(Apple)提供零部件,然后再完成组装。所以,认为能够把制造业、工厂完全移向东南亚或是非洲,只是因为那里的劳动力成本更低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现代制造业事实上需要一整个生态体系:好的基础设施、物流体系,这些都需要有机地组合到一起。所以我认为,中国仍然会是制造业大国。当然会逐步迈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部分;同时,一部分低附加值的活动会转移到越南、缅甸、印尼,但是仍然会是通过全球供应链,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因此,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将是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的最有力途径。
应该指出的一点是,盲目追逐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是一项危险之举。这样的优势将随着国家的发展进步而逐渐消失。同样的情况曾发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日本和七八十年代的韩国身上。中国的幸运之处在于,庞大的劳动力储备使中国得以将低成本的优势维持足足30年。除印度之外,没有其他任何国家能够在劳动力储备方面与中国相媲美。由于大量制造业工作岗位寻求的是低成本的劳动力,因此越南等中小国家将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出现劳动力成本明显上涨的情况,这将使那些率先来到这些市场寻找低成本劳动力的企业再次重新考虑他们的选择。
工业4.0: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工业4.0的概念源于德国,它是指20世纪70年代制造自动化技术之后的第四波工业创新浪潮,它以自动机器人、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九项数字工业技术为基础。在这次工业转型中,传感器、机器、工件和IT系统将在整条价值链上融合到一起。这种实体设备与互联网相互连接的制造系统能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对错误进行预判,并能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从而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工业4.0技术将大大提升制造效率,推动经济转型,改进劳动力就业结构,并最终改变公司乃至国家之间的竞争格局。
欧洲、美国和亚洲的企业已开始采用工业4.0的相关技术,争夺新时代制造业霸主地位的技术竞争已拉开大幕。BCG分析预测,德国制造业因生产效率提升创造的产值达900亿-1500亿欧元。除生产资料以外的可变成本将降低15%-25%。工业部件制造企业将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率提升(20%-30%),例如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率将提高10%-20%。
面对工业4.0浪潮,中国制造企业必须积极寻求技术升级,否则在工业3.0时代裹足不前的中国企业必将被强大的竞争对手所淘汰。可喜的是,尽管技术一直不是中国制造的优势,但在一些新技术的引进中,中国并没有落后于传统的工业强国。例如中国制造企业的机器人技术采用速度比其他国家更胜一筹。中国、美国、日本、德国以及韩国的机器人技术采购量占全球总量的近80%,这一比例预计将在未来十年内保持稳定。而BCG的分析研究显示,走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前沿的国家,将在劳动力成本节约方面获得最大收益。按正常的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并扣除其他生产力提升手段所带来的成效后,到2025年,先进机器人技术预计将使这些国家的制造业劳动力成本降低18%-33%。在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技术市场之一——中国,自动化生产的进一步普及将对工厂薪资的迅速提升和制造工人招聘难度日益加大所造成的成本竞争力下滑起到有力的缓解作用。今年5月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显示了中国政府对升级制造业的坚定信心和承诺,可以说《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
工业4.0技术的浪潮已开始席卷全球,对于制造业大国的中国来说,这是一次绝好的转型机遇。无论接受与否,中国制造企业必须做好准备,迎接挑战,力争成为乘风破浪的弄潮儿。
编辑:Bober
【中国照明网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 lightingchina1996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关注“中国照明网”分享网页到朋友圈!
![]() |
「中国照明学会官方网站中国照明网」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属于「中国照明学会官方网站中国照明网」网站所有,未经本站之同意或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违反本站著作权之行为。
专注智能会议室、酒店、展厅、展位、办公室、教室、等项目,全国调光照明产品现货供应商,复旦电光源精英与专业调光照明安装队组合
从事景观亮化照明工程设计、预算、现场施工管理、安装、LED电子系列产品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专业生产led日光灯、led面板灯、led球泡灯、led天花灯、led射灯等,广泛用于酒店、办公室、商场、医院、工厂、学校等场合
专业生产LED交通信号灯、交通信号控制机、LED诱导标志、盲人钟、移动电话屏蔽器、LED汽车高位刹车灯、发光二极管、LED应用产品
各类光源专用光色电综合检测仪器、LED专用测试仪器、光谱辐射计、积分球、EMC电磁兼容测试仪器、变频电源等光电测试仪器
公司创建于1993年,中国最大的LED GU10灯泡生产厂家。GU10和MR16 COB 射灯采用硼硅玻璃透镜,避免了普通亚克力透镜高温下容易变形的缺陷
专业生产发光二极管、LED水底灯、射灯、LED显示屏、LED装饰照明灯具、红外发射管、数码管、时间显示板、光敏管、LED显示模块、背光源等
专业生产和销售:空中探照灯、城市之光等户外强光灯;大功率LED户外灯;230W光束灯,330W光束灯,摇头灯,LED摇头灯等舞台灯光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