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首页 > 论 文 > 电光源 > 正文

天之光——从《旋进宇宙论》到《旋进放电论》[1]

2011-8-31  来源:福州协特来照明有限公司  作者:陈索然  有14470人阅读

物体之间的引力是弱电磁力,卡文迪许和库仑测定的是同一相互作用力的不同强度的反映;星体之间的弱电磁力(可以量测的万有引力),可以等效替代星体在空间做各向加速的旋进运动的惯性力(可想而知的万有引力)。星体的弱电磁力等效星体的旋进惯性力的特性是通过星际磁场的演化和制约而获得的。

  1965年之前,笔者根据高中物理课本有一节的附言中所写:“为什么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会相等?这还是物理学上的待解之谜”,开始思考宇宙究竟是什么结构,星体又是怎样在太空中运动的?65年考进厦大物理系,星体各向加速的“旋进原理”的提出也就在那个时间段,并在同学中讨论。文革中说我和林彪的顶峰论作对,蒙受审查和追究。

  80年代,方励之在国内主持召开一次“国际引力会议”,有人建议我去参加,要求宣读《旋进宇宙论》的论文;我想没有受邀,冒然前往不妥;后来决定先把文稿寄给他,看有什么回应。很快方励之就回信:“全世界都认可大爆炸宇宙学,所以你的观点是错误的。”我想人家是国际权威,自已受文革影响理论功底不足,只好认了。

  1990年起,我从理论研讨转为产品研发。退休后被聘外企当顾问,接触到日立、三共等公司开发的小型单灯芯放电灯,了解到这些白炽灯式的小泡灯依然采用“正柱放电”的模式,有诸多弊端;我研发了采用“正晕放电”或“空心阴极放电”工作的小型单灯芯放电灯,其中有T、F、H、Λ、Ω、Θ、X等型号。有的侧重于正晕放电,属高电压小电流工作方式,只在阳极附近局部放电,形成正电晕;有的侧重于空心阴极放电,等离子体被内腔式阴极屏蔽,自由程很短,仅在阳极周边产生辉光区。而Ω灯芯结构的这款小型放电灯,其极间组合和电场分布较好地综合了正晕放电和空心阴极放电的条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强壮饱满的浑然一体的弧光的放电球。

  我把具有“强壮饱满的浑然一体的弧光的放电球”的Ω灯芯结构的这款小型放电灯命名为气体发光二极管,即GLED 。GLED内激发的这个弧光放电球是怎样产生的?GLED的工作机理又是什么?相关课题让我陷入了日夜寻思,在宇宙演化的“旋进原理”的启发下获得了一种解说弧光放电球的“e旋进放电理论”。

  很明显,不是先有《旋进放电论》,而后研发了GLED;而是在研发GLED的过程中逐步想到了《旋进放电论》。

  《旋进放电论》的相关论文被中国照明协会官方网站冠以“全新发明”的前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权威杂志《中国照明电器》安排在头版头条发表。

  我希望Gas-LED(GLED)不但能照亮人们的眼睛,还能照亮人们的心灵!

  附件:

  “旋进原理”让我解开了GLED的放电之谜,它在解说星体运动和演化中也是不无道理的,方励之的结论缺乏说服力,在关乎人类宇宙观的问题上不能搞一言堂。

  《旋进放电论》已载入史册,《旋进宇宙论》也已在网络上传播,希望它们能给后人以启迪,给公众以惠泽。

  天体篇

  a旋进宇宙论

  导言:

  宇宙学的基础源自“哈勃定律”, 1929年,哈勃提出星云的距离D与视向速度(星云沿观测者视线方向的运动速度) V之间具有线性关系,即离我们越远的河外星云其视向速度就越大(这就是日天后闻名于世的哈勃定理:V=H0·D,其中H0称为哈勃常数)。

  直接引申H0=V/D就导致宇宙正在膨胀的观念:宇宙各部分正在彼此远离,互相退离的速率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正比。某些学者就由此提出了大爆炸宇宙学和黑洞理论。

  根据运动相对性:让星云做参照物,观测者所在的地球应以相同的视向速度运动;因为宇宙是旋转的,地球和其他星体都在宇宙间做不可穷尽的旋进运动,把地球的环绕速度(哈勃速度V)加以平方,再除以环绕的半径(哈勃距离D),得到了地球旋进运动的离心加速度(a= V2/D),这就是旋进宇宙论。

  哈勃速度的一次方,导出了大爆炸宇宙学和黑洞理论,在这个领域“旋进宇宙论”没有立锥之地。

  哈勃速度的二次方,导出了“旋进宇宙论”,在这个领域宇宙的大爆炸和黑洞立即消失!

  哈勃定律的确定是20世纪最重大的科学成就之一;对哈勃定律的不同解说却导致两种互不相容的宇宙学。面对哈勃观测所得的星云视向速度,是取一次方合理呢还是取二次方正确?只要看看几十年来大爆炸学者们出尔反尔、不能自圆其说的种种表现,就可以预期:哈勃速度一次方的形而上学的大爆炸宇宙学和黑洞理论很快就要收场。而取哈勃速度二次方的唯物辩证的“旋进宇宙论”:将还天体一个清纯、恢复人们一个理性!

  正文:

  一.物体的引力是弱电磁力

  1.卡文迪许试验

  1798年卡文迪许同样使用了1785年庫仑用于电学测量的仪器扭秤进行测G的实验(G为万有引力常数),测定的是两个大铅球的引力。

  可以设想,让卡文迪许选择的两个大铅球的质量都减小到单个分子(原子)的值(这并不改变铅的性质),那么卡文迪许测定的这两个“小铅球”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什么呢?显然这是人们熟悉的分子(原子)力。用这些与分子(原子)等质量的相当数量的“小铅球”组成当时的大铅球时,卡文迪许实验中测定的相互作用又是什么呢?同样很清楚,大铅球间的相互作用力必然还是这种分子(原子)力,在这里只有量的差别,没有质的不同!可见卡文迪许当时测定的就是大数分子(原子)的相互作用力。由于分子(原子)力主要就是构成分子(原子)的带电微粒间的电磁力,所以说在实验室条件下,物体的引力与庫仑力是属性统一的。这样,从扭秤到表达式的一致性就不是历史的巧合,卡文迪许和庫仑测定的是同一起源的相互作用力的不同强度的反映。如果说库仑测定的是强电磁力(库仑力),那么卡文迪许测定的就是弱电磁力。

  2.理论分析

  电中性的分子(原子)相互作用力f和作用距离R有如图1所示的非綫性关系:

  当分子(原子)的间距大于平衡距离R0时,主要是引力;引力的作用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趋于零

  但永远不等于零!少数分子(原子)的相互引力往往被人们忽略不计了,大数分子(原子)在大间距情况下的相互引力又至今无人问津。正是这些大数分子(原子)在大间距情况下的弱电磁力反映了卡文迪许试验的物理事实。有理由相信,如果物体的引力确实是“弱电磁力” 的话,则引力系数G就不是恒量,它与物体的组成材料有关。

  3.试验验证

  原子结构不同但质量数相同的引力源可选择典型的金属和非金属、水银和铅、“同位素”或“同中子异荷素”等等。比如锡的同位素,它们原子核内部有50个质子,但中子数相差10个。我们取中子数最少的锡原子组成锡球MA,中子数最多的锡原子组成锡球MB,并让MA=MB,可望获得较大的ΔG。

  设置一架灵敏度极高的扭秤(如图2所示)。通过直綫光源a、反射小镜b 、双缝干涉仪c建立平衡点,

  同时且同距地移近引力源MA、MB,让MA、m、MB 保持同一直綫(連綫与扭秤横杆垂直)可观察到原有平衡点的偏离。

  二. 星体的引力是星体各向加速的旋进惯性力

  1.星体的旋进

  在已知的宇宙空间里存在着秩序整然的星体系列:它们依次是“总星系”、超星系团、星系团、银河系类星系、太阳系类星系、恒星、行星、卫星等等。在人们了解的比较多的银河系里,象月球这样的星体显然存在着如图3所示的运动方式。

  这种方式的运动可以叙述为:月球相对于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月球相对于太阳做一个螺旋式运动,月球相对于银河中心做一个螺旋式运动的每一瞬间还有别一个的螺旋式推进。由天文观测得到的月球相对于各个环绕中心的速度V和轨道半径R如下表:
   

环绕中心

Vm/S

R(m)

地球

103

3.8×108

太阳

3×104

1.5×1011

银河中心

3×105

2.5×1019

本星系团核心

6×105

1022

  

 

 

 

 

 

 

  转速V和轨道半径R显然体现了1929年哈勃发现的那种粗略的正比关系。

  现在要问,象地球、太阳、银河中心、本星系团核心……这些星体和星体系是否也象月球一样在空间做多极环绕运动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必须讨论一下宇宙背景辐射的情况。

  一九六五年,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发现了宇宙背景存在2.7K的微波辐射。一九七八年,美国宇航局利用V-2飞机进行了较为精细的高空观测。从他们十次飞行得到的数据表明:第一,宇宙背景辐射具有各向异性,其差值按余弦规律变化;第二,宇宙背景辐射存在着高度的局部扰动。

  众所周知,背景辐射以往的观测是各向同性的。为了调和新岀现的矛盾,他们不得不在星体和星体系旋转的基础上又考虑超星系团以至整个宇宙也是旋转的(旋转率为10-9秒/世纪左右)

 

 1234
【有1人参与评论】

网友评论

标题: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中国照明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中国照明网论文频道现向广大业内朋友征集稿件。稿件内容要求具有技术性、可读性。欢迎研究机构、院校、企业进行投稿。

投稿信箱:edit@lightingchina.com.cn
联系电话:0086-020-85530605-5029

(投稿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编和地址及电话、E-mail;以便通知审核结果,如发稿七日内无通知请来电查询。)

广东中照网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50039 粤ICP备06007496号
传真:020-85548112 E-mail:Service@lightingchina.com.cn 中国照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