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首页 > 论 文 > 电光源 > 正文

天之光——从《旋进宇宙论》到《旋进放电论》[2]

2011-8-31  来源:福州协特来照明有限公司  作者:陈索然  有14676人阅读

物体之间的引力是弱电磁力,卡文迪许和库仑测定的是同一相互作用力的不同强度的反映;星体之间的弱电磁力(可以量测的万有引力),可以等效替代星体在空间做各向加速的旋进运动的惯性力(可想而知的万有引力)。星体的弱电磁力等效星体的旋进惯性力的特性是通过星际磁场的演化和制约而获得的。

  既然星体和星体系的运动都是采取旋转的方式,那么这种旋转是有序的还是无序的?根据银河系内已知的事实可以认为,象月球环绕银河中心的那种运动方式具有普遍的意义。就一个星体而言,相对于各个间断的分立的旋转中心表现岀局部的扰动性,相对于无穷序列的旋转中心表现岀連续的余弦变化规律。另外,非各向同性说明了哈勃定理应有更精准的解说,根据较为精确的二级环绕运动的数据表明,月球的转动速度V的平方和离旋转中心的距离R具有更好的正比关系:
 

旋转中心

V  (m/S)

R  (m)

V/R  (1/S)

V2/R   (m/S2)

地 球

103

3.8×108

2.63×10-6

2.63×10-3

太 阳

3×104

1.5×1011

2×10-7

6×10-3

 

      
  
  因此获得以下观念:

  ① 以宇宙背景为参照系,星体的运动是螺旋式的;星体在做一个螺旋式运动的每一瞬间又有别的螺旋式推进(简称“旋进” )。

  ② 星体某一级的旋转速度的平方和离相应的旋转中心的距离成正比。

  这种观念称之为星体在空间各向加速的“旋进原理”,它揭示了星体在空间的本底运动;星体在空间做一个螺旋式运动的每一瞬间还有别一个的螺旋式推进,其极数是不可穷尽的;星体某一级旋转速率的平方与旋转半径的比值为一个常数,不同的星体将有不同的数值;星体在空间的各向加速的惯性力场形成其“万有”引力场。

  2.旋进惯性力

  对于一个空间转动的参照系,运动星体将受到一系列惯性力作用,它们是:参照系做变角速转动引起的惯性力;运动星体不在坐标原点而受到的惯性离心力;物体相对转动参照系运动而受到的科里奥利力;等等。

  我们可以设想,象月球这样的星体如果在某一瞬间同时用最直(短程)綫把相对转动的每一个中心和月球的球心連接起来,那么在月面上的交点将遍及整个球面(如图4所示)。



  月球相对于这一系列的旋转中心做“旋进”运动,那么相对于无穷级数的参照中心必将获得一个致密环绕球面的惯性力效应。由于任一时刻球面上各点对于相应的旋转中心的转动速度V的平方和离旋转中心的距离R成正比关系,比例系数具有加速度的量纲,这就使得所有物体都以相同的加速度趋向月球的球面。  

  可见,这种因星体在空间做各向加速的旋进运动产生的惯性力场就是人们熟悉的万有引力场,比例系数a旋(a旋=V2 /R)就是引力场强度(与g月等效)。

  1921年,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我把作用在一切对地球相对静止的物体的离心力设想为一种实在的引力埸,……我岂不是可以把地球看作是不在转动的吗?如果这观点能够行得通,那未我们就将真正地证明了引力和惯性的同一性。”[8]

  “把地球看作是不在转动的”,则“为一种实在的引力埸”;若“把地球看作是在转动的”,则有“作用在一切对地球相对静止的物体的离心力。”爱因斯坦的这幅愿景,我们巳在宇宙空间看到了它的原形。

  尽管现在的天文物理学还无法说明超星系团以上的星体集合的旋转详情,然而人类的思维能力并不存在把握以下事实的困难:即地球也是象月球一样在空间做多极环绕运动,地球的这种各向加速的旋进运动的离心力也将遍及整个球面。这种惯性离心力将是间断的分立的,当“旋进”级数趋于无穷时,惯性力埸将趋于连续的球面力埸,这就是所谓的“地球引力埸”!

  三.星体的弱电磁力可以等效替代星体的旋进惯性力

  1.星际的磁埸

  1600年,英国的吉尔伯特发现地球周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磁埸(强度为0.3~0.6高斯),这个磁埸的N极在地球的地理南极,S极在地球的地理北极。

  在吉尔伯特发现地磁埸后的三个半世纪的时间里,科学家们认为地心是一个巨大的铁磁体,地球的磁埸就是由这个大磁体形成的。后来发现地球的核心确实是铁质的,但它不可能是磁体,因为地心温度(至少有1000℃)超过了铁的居里温度(760℃),铁质地核早已失去了它的磁性。

  1939年,美国的埃尔萨塞曾经提岀地球的转动可能在熔融的铁核心内造成一个从西向东旋转的涡电流。不过埃尔萨塞的环流产生的磁埸方向与实际地磁埸方向相反。[5]

  另外,基于地核导电流体的对流运动解释地磁埸的企望也没有获得成功。因为根椐这个假说推断没有磁埸的水星,却在1974年由“水手10号”宇宙飞船意外地测到了一个偶极磁埸[6]。

  由此看来,名义上称作“地磁埸”的磁埸并非地球本身所形成。一个自然的推论是:地磁埸来自宇宙空间的星体辐射,就一个单一的地球磁埸而论,所有其他星体或星体系都有各自的辐射贡献!

  1912年,天文学家海尔等人发现了太阳磁埸(平均强度为104高斯);1949年,美国的希耳特内尔证

  实了银河系存在着磁埸(平均强度为5×10-6高斯);现在,澳大利亚的波丁顿等人又证明了星系际存在着磁埸(平均强度10-9~10-8高斯);

  可以相信,不久的天体物理学将会说明:所有的星体或星体系总附有一个相应的磁埸,这些磁埸并非星体或星体系自已所产生,而是由其他宇宙空间的星体的整体辐射所形成。

  2.星体的产生

  宇宙星体的整体辐射使空间遍布带电粒子及其磁埸,构成一幅磁埸与粒子相互作用的物理图象。

  我们以太阳系的演化为例:可以设想,在太阳系所处的空间区域原来并没有什么星体,只有一个由其他宇宙空间的星体辐射所形成的旋涡磁埸(即初始的诱导磁埸)。宇宙空间游离的带电粒子从四面八方进入这个初始的旋涡磁埸,尽管粒子的速度方向与初始的旋涡磁埸的方向具有任意的夹角,但我们总可以把它们分解为相互垂直和相互平行的两部分,其中不排除大量的垂直入射和平行入射的带电微粒。先考察速度与磁埸垂直的那部分粒子,显然它们都受到洛仑兹偏转,部分将逃离磁埸回到空间去(大速率的粒子);部分由于相向运动,正负粒子将相碰而中和成原子。由于正粒子(如质子)的动量远大于负粒子(如电子)的动量,中和后的原子将保持原来正电粒子的运动方向。如果初始的旋涡磁埸的方向为天球向北,则原子的运动方向就是自西向东(如图5所示)。

  相向偏转形成的原子以及下面就要说到的方式生成的中性粒子将形成星云,星云物质的碰撞凝聚又形成了行星和太阳。速度与磁埸垂直的正负粒子受洛仑兹偏转中和成原子之前将形成一个环流,这个偏转环流增强了初始的旋涡磁埸,从而使速度与磁埸平行的宇宙綫粒子感生一个反方向的环流(楞次定律)。 这一感生环流的粒子将受到诱导磁埸的向心收缩,进而发生聚变反应,实现质能的大规模转换,产生出星体演化初期的种种天文物理现象。随着演化的进程,空间磁埸对粒子的偏转、约束和收缩作用逐渐被已成分子(原子)的凝聚态星体的弱电磁力所取代。已成星体的弱电磁力提供了环绕运动的径向引力,它们的质和能来源于宇宙辐射,它们自身的辐射又将反作用于宇宙。

  由星体的磁埸起源可知,作为引力源的星体的质量M是一个演化的量。由于引力源M在空间的分布具有这种不断变化的特征,引力系数G也将随着演化的进程起变化。这一事实已被布兰斯、迪克和乔丹等人所察觉(他们算得的相对年变化率为10-10~10-11)。

  3.星体的旋进

  由于磁埸对带电粒子的作用力(洛仑兹力)总是与粒子的运动方向垂直,换句话说,空间洛仑兹力的作用总是引起星体横向(切向)的运动。所以,关于星体在空间做各向加速的多级环绕运动 ---“旋进”具有客观的实在性。

  4.等效性

  在宇宙整体辐射激发的某一区域的旋涡磁埸产生了象月球、地球、太阳这样的星体或星体系,同时还携带它们做相应的旋进运动。因此,由它们的质量数反映的弱电磁力和由它们旋进运动反映的惯性力具有共同的起源。当把月球环绕地球的轨道运动从宇宙背景中隔离岀来作为局部情况来考察时,可以用地球的质量数反映的弱电磁力来描述;当把月球看作在宇宙背景中做各向加速的旋进运动的星体时,可以用旋进运动反映的惯性力来描述(这种情况下,地球对月球的弱电磁力将被宇宙间其它星体的弱电磁力所平衡)。

  可见,由质量数反映的可以量测的万有引力(弱电磁力)和旋进运动反映的可想而知的万有引力(惯性力)这两种原因完全不同的引力间的等效关系是通过星际磁埸的演化和制约实现的。

 

1 234
【有1人参与评论】

网友评论

标题: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中国照明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中国照明网论文频道现向广大业内朋友征集稿件。稿件内容要求具有技术性、可读性。欢迎研究机构、院校、企业进行投稿。

投稿信箱:edit@lightingchina.com.cn
联系电话:0086-020-85530605-5029

(投稿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编和地址及电话、E-mail;以便通知审核结果,如发稿七日内无通知请来电查询。)

广东中照网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50039 粤ICP备06007496号
传真:020-85548112 E-mail:Service@lightingchina.com.cn 中国照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