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首页 > 论 文 > 全部

最新论文

[汽车照明关于车的LED灯

作者:

标签:6292人次阅读【在线浏览

[电光源RGB-LED背光系统的散热研究

作者:蔡勇 邵旭敏 沈嘉平 黄忠 吴明光

在RGB-LED 背光系统的开发工作中,散热是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因为目前的LED 在发光的同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而这些热量会严重影响LED 的发光性能。

标签:LED散热阳极氧化绝缘热阻计算6286人次阅读【在线浏览

[照明设计与工程中照奖:山东广播电视中心综合业务楼室内照明工程

作者:

作为济南市新的标志性建筑,山东省广电中心坐落在济南市经十路与青年东路交汇处,整个建筑群沿经十路北侧东西向展开,横跨青年东路,其中西院广电业务主楼为29层,高120米,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东侧为省广电附属经营用房媒体产业大厦,建筑面积约为4万平方米。

标签:中照奖6284人次阅读【在线浏览

[电器附件光纤制造技术的几个发展趋势

作者:

随着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光纤放大技术,包括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分布喇曼光纤放大器(DRFA)、半导体放大器(SOA)和光时分复用(OTDM)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标签:6284人次阅读【在线浏览

[LED照明【特约】中国传统古建筑夜景视觉表现评价体系研究

作者:张明宇1 王立雄1 苏晓明2

本文中古建筑夜景的视觉表现评价体系针对人们对日间古建筑的存留基本印象,将照明技术的客观指标结合人们视觉主观感受因素来共同搭建。以古建筑的基本载体特征为载体表现层;照明色彩还原和亮度凸显、与周边亮度协调等为视觉感受层;照明设施实施影响为技术实现层,以上述三者为主要评价准则,并进一步分析确立了16个评价子准则要素。

标签:6282人次阅读【在线浏览

[LED照明LED筒灯散热仿真及光源布局优化研究

作者:陈杰

为了更好地解决LED筒灯散热问题,利用CFD热仿真软件建立LED筒灯散热模型。考虑了的材料导热率设置、热阻计算、辐射率设定、热载荷形式等影响灯具散热因素,然后用数值分析模拟和实验室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灯具散热情况。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LED颗数及LED间距对光源散热的影响,在仿真分析的基础上对现有LED筒灯光源布局进行优化。经过实验测量验证,光源布局优化后的LED工作温度更为理想,能有效提高LED灯具的寿命,对LED筒灯的开发设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标签:6282人次阅读【在线浏览

[照明设计与工程汇丰银行大楼照明设计欣赏

作者:

以“世界性的本地银行”著称的汇丰银行于 2006 年 4 月开设了新的总部,这栋智慧感十足又环保的办公大楼就座落在宏伟的独立纪念碑前,即将成为第一栋获得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颁发的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建筑评级体系(LEED) 认证的建筑,这部分要归功于大楼内先进的照明系统。

标签:汇丰银行照明设计能源6279人次阅读【在线浏览

[LED照明环境温度及风速对LED照明产品散热的影响分析

作者:何国安 纪翠娟 孙志坚

LED照明产品大多采用自然对流冷却(散热)方式。相对于强制对流冷却方式,自然对流冷却的电子产品其辐射换热量所占比例较大,其散热受环境风速的影响也较大。借助于热仿真方法,详细分析了环境温度(对热辐射影响较大)及风速对自然对流冷却LED照明产品散热的影响,对LED照明产品热分析及热测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标签:环境温度风速LED照明产品散热热辐射自然对流6275人次阅读【在线浏览

[LED照明评价LED 道路照明灯具配光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从配光设计角度谈LED 道路照明节能

作者:邹吉平

道路照明灯具配光设计不仅要满足CJJ45—2006 规范中的照度均匀性、亮度均匀性、眩光控制等技术指标,笔者提出还需要采用利用系数CU 和照度亮度比E /L 两个技术指标来评价LED 路灯的光学性能。选取十款不同厂家的LED 路灯配光曲线,分别应用在4 个常见典型的道路照明场景中,通过列表综合比较其配光性能,并分析总结其性能优劣的原因。

标签:6272人次阅读【在线浏览

[LED照明一体化封装LED结温测量与发光特性研究

作者:邱西振 张方辉 李艳菲

基于一体化封装基板,制备了大功率白光LED。以低热阻的一体化封装基板为基础,设计了结温测量系统。利用光谱仪测得不同结温下LED的光电参数,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在工作电流为0.34A,所研究温度范围为10.8~114.9℃。实验结果表明,一体化封装的LED结温与正向电压、光通量、光效和色温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结温的变化对主波长及色坐标影响甚微;结温的上升导致蓝光段强度下降且光谱发生红移,黄光段强度上升且光谱发生宽化,峰值波长由450nm转为550nm。

标签:6270人次阅读【在线浏览

中国照明网论文频道现向广大业内朋友征集稿件。稿件内容要求具有技术性、可读性。欢迎研究机构、院校、企业进行投稿。

投稿信箱:edit@lightingchina.com.cn
联系电话:0086-020-85530605-5029

(投稿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编和地址及电话、E-mail;以便通知审核结果,如发稿七日内无通知请来电查询。)

广东中照网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50039 粤ICP备06007496号
传真:020-85548112 E-mail:Service@lightingchina.com.cn 中国照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