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首页 > 论 文 > 电光源 > 正文

我国电光源的发展及瞻望[1]

2010-10-25  来源:阿拉丁照明网  有14199人阅读

  扼要回顾了中国电光源工业的发展历程,早期、中期及近期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分析了当前我国电光源工业的发展势态,特别是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瞻望了今后10年的发展前景。

  一、“叩击光明之门”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最黑暗动乱的时期,在列强的蹂躏之下被瓜分割裂受尽屈辱的中国人民开始觉醒、知识青年们急不可待地谋求救国之道,他们基于各自的出身背景、接受的教育、接触的人群和环境以及所形成的个人的思维方法纷纷提出自已的救国方略。有的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投身革命,有的则谋求其他救国之道:国防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各种富民强国的理念纷纷提出,知识青年们也按各自的选择奔向救国起跑线。

  
1919年“54”爱国运动激励了一位正在浙江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读书的青年胡西园先生[1],他面对无尽的国耻,不堪重负的屈辱和源源流入的洋货,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以实际行动兴办实业、抵制洋货、振兴中华。


图1.胡西园先生1897~1981

  胡西园先生出身富裕家庭、当时他在上海的家中已经点上在中国面市不久的神奇、方便而明亮的电灯,但中国的绝大多数家庭即使远东第一大都市的上海市民们大都仍在使用昏暗摇曳、黑烟缭绕的洋烛和洋油灯,更多人则仍在使用数千年前人们就开始使用的以灯草或线绳为灯芯的油灯。这给胡西园先生以启示和决心:“一定要让中国人能够用上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电灯泡”[1]。这个决心塑造了一个在20世纪30年代就被誉为“中国电光源之父”、“中国的爱迪生”、“中国灯泡大王”的胡西园先生、他的为民族工业奋斗不歇一生以及一个经历了86年的风雨坎坷但仍屹立于世界名牌之林的著名中国电光源品牌“亚浦耳”(即“亚”字牌)。


图2.亚浦耳电灯泡广告


图3. 亚浦耳商标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1921年刚刚走出校门不久的胡西园先生借助图书馆和废旧机械设备市场的“宝藏”,经过无数次试验和失败,终于在自己家中的实验室里做出了中国第一只长丝(直丝)灯泡并且点亮了。当时的中国要找一只抽真空的机械泵都很困难,大多数人还不知道钨丝为何物,在这样的情况下胡西园先生为做出电灯泡所付出的艰辛是可以想见的。

  万事起头难、在成功的开始以后,胡西园先生锲而不舍、不断改进灯泡的结构和工艺,并倾全家财力、冒巨大风险、1923年在列强灯泡公司的抵制和排挤下中国第一家电灯泡厂“中国亚浦耳灯泡厂”终于在上海开张了。

  
亚浦耳这个颇具洋味的厂名实质上寓含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决心。当时中国市面上最为著名的灯泡品牌为“亚司令”(即欧斯朗)和“飞利浦”,胡先生为申赶超国际名牌之决心、取二大名牌之首、末二字,再以牛耳之“耳”为缀,构成了“亚浦耳”厂名以申自己赶超世界水平执灯泡行业“牛耳”之志[1]。

  
虽然亚浦耳灯泡厂已于1959年更名为“亚明”灯泡厂,虽然时光的冲刷使胡西园先生的名字在中国光源界已鲜为人知,但是作为中国电光源的开拓者和先驱、并被誉为中国电光源之父的胡西园先生的丰功伟绩已经永载史册。他所创建的“亚”字品牌在中国电光源工业后来的发展历程中特别是在荧光高压汞灯、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等方面一直起着领军者的作用,而他的“亚”字牌也仍然在五洲四洋昌明显耀。

  
二、中国电光源行业在艰难中前进

  
亚浦耳灯泡厂建厂初期遭遇的技术装备和原材料供应方面的困难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初生牛犊的中国小厂的产品要在超级跨国公司和当时十分猖獗而又无耻之极的日本公司的夹缝中生存发展,所需付出的努力是不难想象的。胡西园先生依靠他一往直前、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对品牌、质量的始终如一的重视和不断完善的服务终于以很高的产品的信价比使“亚浦耳”品牌站稳了脚跟。

  
亚浦耳灯泡厂的建立不仅打响了中国人的第一个灯泡品牌,而且培养了中国最初一代的从事灯泡制造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其中部分人员在离开亚浦耳之后建立了一批又一批中国人的电灯泡厂,使中国的电光源行业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寇铁蹄使中国山河破碎、被践踏的半壁江山沉沦于水深火热之中,这给民族工业的发展以沉重的一击,迫使亚浦耳、华德和其他一些中国灯泡厂不得不内迁四川、云南、重庆等地、在更为艰苦的条件下继续艰苦而倔犟地发展成长。


图4. 吴祖恺院士(1914- )


图5. 电工牌商标

  内迁重庆的中央电工器材厂渝二支厂在厂长、工程师吴祖恺先生[2]的直接领导和主持下于1942年研发成功第一代荧光灯用荧光粉“硅酸锌铍”和“钨酸钙”。1943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根白光荧光灯。1946年该厂迁宁更名南京电照厂,在吴祖恺厂长的领导下成立了荧光粉和荧光灯两个实验室,1951年发展为两个生产车间。1952年由南京电照厂更名的华东电子管厂全部利用国产原料绿柱石和钨矿生产硅酸锌铍和钨酸钙荧光粉,从此开始大批量生产荧光灯。1952年吴先生又率领他的团队研发成功无毒高效的卤磷酸钙荧光粉,为中国荧光灯的持续和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1952年4月电工牌荧光灯参加了南京工人文化宫举办的“国际劳动节新品展览会”参展。在吴祖恺院士领导下华东电子管厂创建了享誉世界60年的“电工牌”荧光灯。此外吴祖恺院士在电光源和其他电真空器件方面成就卓越,享誉甚隆,是中国电子和照明行业公认的一代宗师。

  
在自力更生方针的指导下,解放以后中国的电光源行业逐步发展,各省、市灯泡厂纷纷建立,在技术封锁、缺乏原材料的困难条件下艰苦奋斗,逐步做到自给自足,至此电灯再也不是洋货了。

 12345
【有0人参与评论】

网友评论

标题: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中国照明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中国照明网论文频道现向广大业内朋友征集稿件。稿件内容要求具有技术性、可读性。欢迎研究机构、院校、企业进行投稿。

投稿信箱:edit@lightingchina.com.cn
联系电话:0086-020-85530605-5029

(投稿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编和地址及电话、E-mail;以便通知审核结果,如发稿七日内无通知请来电查询。)

广东中照网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50039 粤ICP备06007496号
传真:020-85548112 E-mail:Service@lightingchina.com.cn 中国照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