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料首页 > 论 文 > 照明设计与工程 > 正文

历史风貌区照明设计初探——以天津市五大道地区为例[1]

2011-1-13  来源:津大学天津市建筑物理环境与生态技术重点实验室  作者:董奇英  有6085人阅读

  本文以天津五大道地区为例,对近现代砖石结构历史建筑的夜景照明做了初步的分析探讨,提出一些现状问题及改善措施,阐释夜景照明对提升历史风情区人文性的重要作用。

  引 言
  
近些年, 城市建设夜景照明工程的建设力度加大,像天津这种殖民时期留下许多世界各地历史风貌建筑的城市,也愈来愈重视利用历史建筑的夜景照明提升其夜景的生气与活力。“五大道”为一个区域性称呼,是成都道、重庆道、常德道、大理道、睦南道和马场道六条道路的统称。五大道的街道格局与空间关系都体现了一种和谐,与中国传统的街道格局不同,体现了西方当时先进的规划思想采用密肋网格式的功能布局。由于大多数建筑都在2至3层,街道宽度与建筑高度关系,保持在1:1以内,尺度宜人。

  五大道特有的连续式围墙,与街道、建筑形成连续的丰富的街景。从街道外经由透露式围墙能看到内院郁郁葱葱的高大乔木,另一层级关系又能透出不同风貌特色的建筑外形。五大道地区街道两边风格多样,形式各异的建筑形式都集中在此,同时街道两边连续的围墙又将这些建筑联系在一起,增加了街道两边的整体连续性,使街景在变化中又体现着统一。

  历史风貌区的夜景照明在提升整个城市的人文气息、促进经济繁荣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史风貌区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它与其他现代城市空间的差异性,在当前的照明设计中由于缺乏相关的保护规定,因此在当前历史风貌区的夜景照明规划方面存在着许多弊端。

  1 现状夜景照明存在的问题
  1.1 功能照明不健全
  1.1.1道路照明方面

  五大道地区完整的保留的原有的街道尺度,六条街道中,除马场道和常德道作为城市交通次干道和支路满足基本的交通照明,其他道路的照度明显低于《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06)的最低标准。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关于历史风貌区的夜景照明规范,道路照明标准值是根据车辆行驶速度、交通流量等因素来确定的,实际调研中随机测得五大道地区各条道路的车流量和照度数据如表一所示。

  依据五大道地区调研中测得的实际道路照度数据,睦南道、大理道、重庆道路面平均照度都低于机动车交通照明标准值第三级支路平均照度的维持值,另外,两侧的茂密行道树是造成道路照度不均匀的另一重要因素。夜景观中表现流线行进过程中的缩放空间,人流、车流的通道关系,在重点扩大区域或特征明显区域进行照明设计,会给游人、居民留下深刻的印象。

  1.1.2广场照明方面
  五大道地区穿插的公园广场为居民游客提供了游乐休息的场所,尤其在夜晚活动的居民数量大大增加,在调研中也显露出了许多问题:在较亮区域活动的人群密集,黑暗处无人光顾,广场照度严重不均匀。实际调研中以面积最大,居民活动最多的睦南道公园为例测得其广场内平均照度不足4lx,参照《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不满足广场水平照度的5-10lx最低要求。

  1.2 照明缺乏整体性
  五大道地区在宏观照明规划上没有色彩控制,建筑群里建筑光色多样,灯型各异,街区照明缺乏整体观念,导致建筑夜间照明各自为政、没有重点;在单体建筑照明方面照明手法单一,只使用大面积的泛光照明和光斑明显的小型投光灯照明,缺乏创意和表现力。五大道地区现有的夜景照明设计手法单一,照明技术落后,有的灯具照射部位不当、光色失调、与建筑风格不协调。

  名人故居是五大道旅游特色,白天的故居掩蔽在围墙和灌木中,建筑组群本身营造一种幽然静谧的氛围。夜晚,名人故居大多没有任何照明措施,显得沉闷无趣。另外,一些商业娱乐建筑喧宾夺主的彩色光和多种手法的运用,没有达到“见光不见灯”的最基本的照明原则,灯具的位置破坏了历史建筑的美观,其安装方式也对砖石建筑墙面造成破坏。

 

 12
【有0人参与评论】

网友评论

标题: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中国照明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中国照明网论文频道现向广大业内朋友征集稿件。稿件内容要求具有技术性、可读性。欢迎研究机构、院校、企业进行投稿。

投稿信箱:edit@lightingchina.com.cn
联系电话:0086-020-85530605-5029

(投稿时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邮编和地址及电话、E-mail;以便通知审核结果,如发稿七日内无通知请来电查询。)

广东中照网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50039 粤ICP备06007496号
传真:020-85548112 E-mail:Service@lightingchina.com.cn 中国照明网